窗,不僅是一棟建築的光源,也是一個介於室內與室外的神祕甬道,打開窗能觀探世界,折射出室內風景,也反映凝望者的內心。看著窗外的景物,其實也在感知你的生活,因而窗景不約而同成為各時代藝術家關心的主題。

窗裡外望的世界風貌獨特框架

對於一扇「窗」的想像,總能引發諸多畫面。中國江南早有將窗當作畫框的概念,藉由花窗引景入室;在西方也多有以窗景為藝術主體的呈現。一片窗,代表畫家的主觀視角,既展現真實的擬像,又表達內心感觸的投射。

窗承載著封閉與自由,熱鬧與孤寂,光明與幽暗,也讓靈感綻放。義大利建築師馬帝歐.佩里柯利(Matteo Pericoli)的素描作品相當聞名,他描繪世界各城市窗景,展現建築師的不同眼光。《窗:50位作家,50種觀點》一書與知名作家們合作,描繪出伊斯坦堡、開羅、米蘭、柏林等全世界作家的窗景。每一幅都提供了一個視野,讓人在環遊世界中沉思。

佩里柯利的另一本作品《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則將視角鎖定在紐約,詳實畫出受訪者窗外的風景,聳立雲霄的摩天大樓,充滿紐約風情的老公寓,在佩里柯利的黑白筆觸中,訴說著不同的人生故事。看著看著,讓人更想珍視生活中每一扇窗帶來的風景。

↑《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一書,以素描方式描繪紐約大城63處窗外風景。(圖片出處:《The City Out My Window: 63 Views on New York》)

宛如電影定格畫面收錄的故事

英國籍猶太裔寫實大師盧西安.佛洛伊德(Lucien Freud),則是另一位關注窗外風景的藝術家,其所創作的室內畫,時見一面窗,開向室外景色。在盧西安所居住的西倫敦諾丁丘區(Notting Hill),那個年代的窗外有綠樹、維多利亞風格建築,以及整排停放的車子,曾被他放入《大室內,諾丁丘》(Large Interior, Notting Hill)裡那扇沒有掩上窗簾的窗,多數評論家覺得那畫作像是他私生活的自畫像,畫面前方是身穿睡衣、正在看書的盧西安,後方有個看不清面孔的裸體女人坐在椅子上,懷抱一個嬰兒。有了那扇窗,畫作更像一刻生活即景。

在盧西安的另一幅畫作《大室內,帕丁頓》(Large Interior, Paddington),雖然沒有窗景,卻感受得到窗的影響,那是畫他7歲的女兒,穿一件小背心,在地板上午睡,陽光從大片玻璃窗照進,也把窗旁的盆栽照得更加明亮。

↑(左)張文暐,《穿梭》,蠟染畫107×110。(右)張文暐,《風的痕跡》,蠟染畫70×112

台灣也有以「窗」紛呈藝術的創作者,來自花蓮的畫家張文暐,喜歡用生活可及物件加上蠟染、繪畫技法,曾數度展出「窗格」系列複合媒材繪畫,將充滿懷舊情懷的老窗框改造利用,取代了畫框,而與作品結合,彷彿將畫變成真實的擬像,虛實交錯,讓人遊走在實景與畫作之中,開創當代藝術新風貌的可能性。

「窗」總能帶給人千萬種想像,此刻從你的窗戶望出去,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景致呢?

 

Text/GinGin
Photo/《The City Out My Window: 63 Views on New York》、張文暐、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趣生活】天然蠟燭風潮 點亮舒心小宇宙

【趣生活】原木餐器 回歸自然之味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