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5 月 16, 2024 | 行, 樂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by editor | 5 月 10, 2024 | 居, 愛閱讀
Foreword 近年來在國際上相當活躍的韓籍建築師俞炫準,擅長以書寫向大眾傳播建築學知識,其最新著作《空間的未來》,探討在COVID-19病毒肆虐之後,如何打造出適合人類與地球永續共存的未來新空間。俞炫準認為危機就是轉機,他強調:未來是由敢於夢想的人創造出來的,這反而是開創新時代的契機,可就此翻新不適用的建築法規與實現居住正義,而我們該如何跨出第一步?書中提供了檢討與答案。 蓋一棟建築,只要設計得有創意,不必多花錢,也可以創造出社會價值。...
by editor | 5 月 9, 2024 | 識冠德, 居
隨著科技演進、氣候變遷、疫情止息與戰亂頻仍,人們的價值觀與建築的關係皆隨著生存環境的衝擊持續變化,建築人勢必以日益多元的角色及觀點重新詮釋、定義及適應嶄新局面。 今年冠德建築沙龍講座延續去年重譯的主題,以「建築的重譯:重新定義建築空間元素」為旨,由銘傳大學藝術中心館長李芝瑜與十彥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陳彥伶擔任共同主持人,邀請跨足建築業界與學界的5位建築相關學會及協會理事長,期待藉由對話拓展角度與價值觀。 台灣建築界領袖齊聚對談,開啟新思維之門 與談嘉賓包括台灣建築學會理事長曾光宗、美國建築師協會台北分會(AIA...
by editor | 4 月 29, 2024 | 居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歷經維多利亞輝煌年代洗禮,成就「辰野式」建築風格 談及開創日本及台灣明治風流建築史新頁者,辰野金吾與其師喬賽亞・孔德(Josiah Conder)可謂最為關鍵性人物,也扮演了啟發與引領後輩的領導者角色。...
by editor | 4 月 17, 2024 | 行, 居
近來桃園地區最熱門的郊山是哪座?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想像──位於青埔特區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簡稱兒美館),這座外觀像極了山丘的美術館,4月3日起開箱試營運以來,每日吸引上千人次前來入館「攻頂」,成為親子與各年齡層民眾休閒出遊的熱點。 景觀化建築,綠意繚繞的純白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