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鴨川庵」的起居室與庭園。

旅行是生活中最美的逗號;旅宿,則是旅行中最美的頓號。

包棟旅宿,與其說是一種宿泊的選擇,更像是一種旅遊的方式。特別是對於不甘於蜻蜓點水,而是想藉由旅行,實現「在他鄉生活」夢想的旅人來說,藉著短暫擁有完整的當地特色民居,成為這城市中的一部分,彷彿在他鄉,也擁有自己的家。

↑圖為京都民宿:「Usaginonedoko」

京都町屋,入住凝聚時光的老屋

除了走遊與玩賞,暫居,成為許多旅人對京都的夢想與依戀。過往的風華和當今的時髦並存,在古雅的日式房舍間紀錄著陽光的行走與微風的拂動。近幾年,京都的老屋新生讓舊町屋加入了包棟旅宿的行列,讓想暫住於此的懸念,也由獨特的「町屋」旅宿實現。

町屋(Machiya)建築是日本獨特的住商合一智慧宅,一樓為商家、二樓為民居,門面窄、內進深的狹長空間,有「鰻魚的床鋪」之雅趣美稱。

建築元素包括深赭色的「紅殼格子」,塗上防腐紅殼的細木條,遮蔽外來視線、兼具防盜功能,和簡潔雅致的二樓隔柵「蟲籠窗」,以及防止小狗便溺且有潑雨功能的弧形竹柵「犬矢來」。此外,部分町屋保留「火袋」設計,廚房直上天花板,挑高空間通透雅緻。

↑Usaginonedoko的坪庭。

天光流瀉的「坪庭」,則是被圍牆安穩包圍的鬧中取靜小庭園,讓老屋有了新鮮空氣的浸潤。關於町屋的起源,有一說是平安時期的書中已然出現,亦即1200年前已有町屋建築,另一說法則是十七世紀的建物。

町屋在京都也別稱「京町家」,就建築調性來說,隱私感是高傲而優雅的,卻又兼容樸拙自然的舒放景觀。時光滋長了氣質,讓町屋有著慵懶的神秘感。

與當地生活和歷史接軌,成就獨特旅行記憶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因為對町屋建築的情有獨鍾,6年前首次入住包棟町屋;也因此深深愛上這獨特的旅宿。

「町屋是不住進去不會知道的旅宿,常常有著意想不到的驚奇。」她說。例如電器使用邏輯,對當地人來說的日常變成旅人的異常,夜半突然斷電的煤油爐,是意料之外的莞爾。

又或者是浴缸,是風呂的家常、卻有高科技操作的面板,蓄水到一定高度會自動停止、溫度降了會自動加溫,葉怡蘭說,「這些行住坐臥對屋主來說都習以為常,所以不見得會特別提醒住客,卻也因此給了旅人難忘的旅行回憶。」

↑(左起)鴨川庵的廊道、葵‧鴨川邸的起居室、葵‧高瀨川的二樓臥室。

不過她也提醒,町屋多半是歷史老宅,不靈光的隔音是對淺眠者的考驗,而且町屋的臥室多設在二樓,建議銀髮旅客也要將這一點考慮在內。

此外,町屋通常不供餐點,在廚房或用火的相關規則,都務須遵守。相較於意料之中的旅館,町屋帶著微冒險的色彩,而且居住於此,更能感覺自己如同京都人一般地生活,「在傳統民居的日日作息中,深刻體驗當地生活,也和當地歷史緊密連結,是最棒的旅行。」

↑Aoi KYOTO的臨川平台。

現下,雖然前往京都旅行還無法立刻付諸實現,但夢想的世界全無阻礙;且讓我們先臥遊其間,也正好將其放入不久將來的旅遊清單。

 

Text╱Helen Y.

Photo╱葉怡蘭、Usaginonedoko、Aoi Kyoto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