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羅汀是指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交織而成的街區,囊括台灣大學與師範大學兩所學區,可說是人文薈萃的思想發源地。

殷海光故居,在日治風情中看見文人風骨

在日治時期,溫州街與青田街一帶,是台北帝大的教師宿舍區,被稱為大學宅地。國民政府將這一帶的日式老房子交由台灣大學管理,作為教授的宿舍, 有著時間氣味的日式老屋,隱身在現代大樓間與茂密蓊鬱的樹叢裡。

走進溫州街18巷16弄內的「殷海光故居」屋舍地基呈現三角形,與其他宿舍相連,本身有個不小的庭院,植物濃綠青翠,充滿濃厚的學術氣息。

1949年來台的殷海光為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他秉持「寧死而鳴、不默而生」的自由思想,對台灣後來的民主政治有其影響力,此棟房目前已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蹟,屋內保存殷海光生前的資產文物,日式屋舍格局不高,仍保留一扇日式拉門,其他部分則有些光復初期的風格。

殷海光故居另一邊是曾經大門深鎖、老樹圍繞的老宅,因有個超大的庭院,附近鄰居稱為「大院子」,2019年10月重新修復後重見天日。

大院子建於西元1931年,前身為日本海軍招待所,光復後成為台大教職員宿舍,可惜慘遭祝融,徒留古樹,宅院從此荒廢。經郭木生基金會斥資修復,

與其他日本宿舍不同的是,主宅相當氣派,最顯眼的就是典雅屋簷與長形拱,而在兩側日式宿舍部分,則為傳統日式木桁架,目前主宅為展覽廳,一旁有個玻璃屋,販售義大利料理、輕食及飲品等,逛累了還可以歇息一會。

寶藏巖,聚落縮影了城市紋理

溫羅汀除了日式老屋外,被電影導演們視作活的攝影棚的「寶藏巖」,同樣也是個值得造訪的歷史聚落。寶藏巖的名稱源自於該地佛寺「寶藏巖觀音亭」,在1949年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低階軍人跟眷屬,在這附近的軍營旁自行搭建屋舍而形成這個聚落,之後此地廉價的租金,更成為移工、移民及年輕學生在台北的棲身之所。

在90年代,因為都市規劃,此地也面臨拆遷。幾經討論週折,最後北市府將此地調整為歷史聚落,也讓這個區塊從違建群變身為記錄城市演化的縮影。

今日的寶藏巖,維持著1960至1980年代的風貌,只是開始有形形色色的藝術家進駐,藝術工作室、咖啡館、選物店,讓這裡陡然一變,成為另一種形式的藝術村落。彎彎曲曲的巷弄,每一戶都有著獨特的性格,卻也像是保留著自己獨特的記憶。

這個曾是城市裡時光碎片的角落,現在卻成為藏著美好驚喜的一隅,房屋究竟能承載多少可能性?也許下一個轉角就能給你答案。

Text╱彭筱雪

Photo╱彭筱雪

延伸閱讀:

【遊台灣】從「幸福」出發,新莊跟你想的不一樣

【遊台灣】三條親山路線,體驗信義區的翠綠容顏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