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美食是台灣文化重要的一塊,融合了台灣傳統的烹飪技巧和食材,以及多元的文化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風味和口感。這些口味紛呈的台灣味,滿足了人們的味蕾,更串聯了台灣人對家鄉情感的紐帶,成為了許多人心中永恆的美食記憶。

 

刈包,又稱「割包」,白白胖胖的麵皮包著滷豬肉、香菜、酸菜、花生粉,看起來像是老虎咬住豬肉,所以也叫「虎咬豬」,因為唸起來像「福咬住」,所以在台灣傳統上,吃刈包也有帶福、帶財的吉祥意涵。

雖然刈包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小吃店吃到,但是在台灣傳統習俗上,只有在特殊節日,例如拜土地公或是尾牙(農曆12月16日)時才能吃到,因為以前物資匱乏,豬肉是難得吃到的食材,因此能吃到刈包,除了帶來福氣,也是一種享受。

為什麼尾牙要吃刈包?以前是因為生意人在農曆每月16日都會祭拜土地公,稱為「做牙」,而農曆12月 16日是最後一次做牙,所以稱為尾牙。因為歲末時,老闆會宴請員工犒勞一年來的辛勞,而夾著五花肉的刈包,就成為象徵福氣的食物,可以將不好的東西全塞入虎口一起吃掉,讓來年逢凶化吉、福氣滿滿;也有一說是刈包看起來像是塞滿錢的錢包,能帶來滿滿財富,生意興隆。

「刈」字讀作「一ˋ」,是割開的意思,但台語念成「ㄍㄨㄚˋ」包,主要指的是刈包的麵皮像是割開的饅頭,因為食用方法類似漢堡,所以又被稱為「台式漢堡」。

雖然傳統上刈包的餡料是豬五花、酸菜、花生粉和香菜,但後來也有商家在裡頭包入不同的餡料,所以在超市賣場、包子饅頭專賣店也很容易買到刈包,買回家蒸好之後,就可以夾入自己喜歡的餡料。

不過,傳統的組合還是最受大家歡迎,滷豬五花的鹹香、酸菜的酸爽,香菜的清新、花生粉的香甜,再加上麵皮Q軟的口感,已成為無法被取代的經典組合。

 

材料:
〔滷三層肉〕
豬五花600公克
醬油4大匙
米酒3大匙
蠔油2大匙
冰糖1大匙
蔥4根
老薑6片
八角0.5個
月桂葉1 片

〔炒酸菜〕
酸菜200公克
蒜頭4個
醬油1茶匙
糖適量
市售刈包
甜味花生粉適量

作法:
1.將五花肉整塊放入冷水中,加入2片老薑、1根蔥,大火煮開之後,轉小火煮約20分鐘,撈起洗淨表面浮沫,備用。
2.將五花肉切成約1公分的厚片,然後放入油鍋中,小火煎至表面金黃,放入冰糖炒至冰糖融化成為糖色,附著在五花肉表面。
3.放入薑片、蔥、八角、月桂葉一起炒出香氣,然後倒入米酒嗆一下,再加入醬油、蠔油,最後加入沒過五花肉的清水煮開,然後轉小火加蓋慢燉約1小時以上(依據自己買的豬肉軟硬調整燉煮時間,若是黑豬肉會燉比較久,以筷子插下去,豬皮可以輕易被戳破的程度為準)。
4.酸菜洗淨後泡水,至嘗起來不會太鹹即可擠乾水分,切細絲,備用。
5.油鍋中放1大匙油(或使用帶皮五花肉借油),炒香蒜末,然後放入切細絲的酸菜下去炒出香氣。
6.加入醬油提色提味,然後加入糖調味,再略為翻炒即可起鍋備用。
7.刈包蒸好後,放入滷好的五花肉,再酌量放上炒好的酸菜、香菜、花生粉,即可。

Tips
1.市售五花肉(三層肉)因為肥瘦不同、豬種不同,在滷製時間上會有所差異,實際滷製時間也會有所改變,若用瓦斯爐滷,全程要小火慢滷,加入的清水量也要依實際狀況調整,一般水量在加好後,嘗起來味道較淡,滷好後才不會過鹹。

2.如果家裡有快鍋或是用鑄鐵鍋,水量可以酌量減少,以加入後嘗起來的味道略淡即可。
3.酸菜的鹹淡每家都不一樣,泡水及換水的次數可自行斟酌,嘗起來不會死鹹即可。

 

Text/米兒
Photo/米兒

 

延伸閱讀:

【做料理】異國經典家常菜:馬鈴薯燉肉

【名人書房】林峻丞:閱讀,是生命的補水滋養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