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手塚貴晴+手塚由比
以當代木構設計為主的日本建築家手塚貴晴+手塚由比(Takaharu Tezuka + Yui Tezuka),手塚建築研究所合夥人,曾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金獎、美國ArchDaily Building of the Year等大獎,並曾榮獲來自聯合國UNESCO頒發永續性建築的全球獎項。
來自日本、聞名世界的名建築師夫妻檔──手塚貴晴與手塚由比所創建的手塚建築事務所,他們的設計風格以自然融入空間、社會關懷為核心,專注於打造對人類與環境友善的建築作品。一路走來,秉持著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想法,從來不是出自於想讓自己成為「偉大的人」,始終是因為手塚夫婦相信著建築的力量。
建築的美好,為社會創造幸福與未來
在葡萄牙里斯本郊外因農藥損失地力的農場,一邊興建社區、學校與城鎮,一邊為了回復土壤生機而種植森林,手塚夫妻思考的是人類如何與自然共生;為位於印度山區的Jhamtse Gatsal Children’s Community進行設計時,則是希望在幫助孤兒院重建的同時,讓世界知道社會上還有一種教育方式──先引起孩子的興趣,經過學習、消化,再進行分享與討論,將知識變成智慧。「這世界上有許多人思考著各種偉大的事,諸如幫助孤兒、消除貧窮、保育森林等,建築具有將這些全都連結起來的能力。」

↑一路走來,秉持著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想法,始終是因為手塚夫婦相信著建築的力量。
在外界看來,Jhamtse Gatsal的孩子們的生活與境遇極為艱困,創辦人洛桑.彭措(Lobsang Phuntsok)也是棄嬰,手塚夫婦卻從他們身上切實感受到什麼是幸福。「這位僧侶曾說,他自己沒有父母陪伴、沒有童年,但這85個孩子卻讓他得以經歷85次童年,所以非常幸福。我們身為建築師,能透過建築幫助他們、了解他們並成為社區的一部分,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Jhamtse Gatsal Children’s Community的重建,為手塚建築研究所目前的重點工程。(此為3D渲染圖)
建築的夢想,尋找人與自然共生之道
「英文有句話是:『建築不是物體,而是事件(Architecture is all thinking about the events)』。」手塚貴晴認為,建築像是可以將世上的各種難題拼接起來的紐帶或是容器,把所有的事物連接起來,當然也能拆散人們,「如何連結人與人、如何連結人與自然,我認為建築師擁有這樣的能力,應當有遠見。」

↑建築可以連結人與人、連結人與自然,手塚貴晴表示,建築師擁有這樣的能力,應當有遠見。
日本與台灣都曾經歷了規模及傷亡皆極為巨大的震災,目前身兼大學教授的手塚貴晴,有學生提出希望為災民建造臨時建築。「我理解這樣的想法但還是阻止他們了,因為當地是有建築的,而人們並不想離開原本居住的地方。」他認為,建築師應該做的是理解人們真實的感受,考量這座城市10年後甚至百年後的未來。「我跟學生們說,不要想著自己想做什麼,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才是更重要的。」
同在大學執教的手塚由比,在東日本大地震後曾協助宮城縣一所幼兒園進行重建,「當時對方希望的是臨時建物,但若只是為了方便而這麼做,實在太浪費了。」最終他們選擇利用當地信仰中心參道上因海嘯過高鹽分枯死的百年巨木重建幼兒園,「木造建築可以在妥善維護下保存百年,藉由建造可長期使用的建築,對於海嘯的記憶與希望就能傳承給下一代,這正是建築能夠做到的。」

↑藉由建造可長期使用的建築,記憶就能傳承給下一代,手塚由比堅信這正是建築能夠做到的。
馬克.吐溫曾說:「增加幸福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與他人分享。」從日本的幼兒園到印度的孤兒院,手塚貴晴與手塚由比所構築的每一片磚瓦,都以深思熟慮的空間創造,承載著對未來的希望與責任,讓人類與自然、歷史與未來之間達到和諧的紐帶,帶給人們幸福,並讓社會擁有更堅實的力量來面對前方的挑戰。
▋延伸閱讀:
【居心誌】人物專訪 ✕ 手塚貴晴+手塚由比
Text/林蔚秦
Photo/葉仁傑、Tezuka Architect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