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建築壽命長達數百年,影響的不僅是委託人、使用者,更廣泛牽涉環境生態、城市美學、生活方式,因此每一個設計決策,對社會來說都是巨大而深遠的影響。1981年,由建築師潘冀創立於台北的JJP Architects & Planners,不論在競技台上輸過幾次,總能設法突破、持續創新,而在《輸100次也不放棄》一書中所公開的JJP未竟之作中,我們從中窺見建築師相信設計可以改變社會的使命,而這些價值也讓這些作品「失而不敗」,或許未能實現於當下的城市景觀中,卻無疑在設計思維與未來可能性中,深植了改變社會的種子。


 

《eVolo》建築雜誌在2006年創立的「摩天大樓設計競賽」,鼓勵建築系學生、建築設計師及藝術家,透過新的技術、材料、工程,以及美學與空間的運用,重新定義摩天大樓,不僅是當今最負盛名的高層建築獎項之一,更成為全球建築設計師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

這個競賽的特別之處在於,設計主題的背景由參賽者自行決定,其用意不僅在鼓勵設計師對未來城市發揮想像力,同時體現設計師對生活環境的認同、關懷與省思。因此,如何透過議題的設定,提出有趣的解決方案,成為競圖的重點。

JJP將眼光投向所內的年輕設計師,一方面想讓他們累積設計能力,一方面也希望尚未長期受現實制約的他們,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考。

 

面對能源危機及社會高齡化

這麼抽象的案例,團隊如何找到切入角度?

「當時曾想把建築放在北極,摩天大樓在氣候極端的南極,很容易凸顯。可是,與其這樣做,不如把這個建築物放在台灣,」JJP國際長李大威說,「在探討新的可能性的時候,還是要跟現實有些連結,才會和國際上在做同一場夢的團隊有所區隔。」

李大威和另外兩位資深建築師,帶領年輕設計師,組成團隊。設計師邱嘉盈在倫敦RCA取得建築碩士學位,2021年剛進JJP,面對的第一個設計案件就是摩天大樓紙上設計競賽。

她和團隊重新檢視台灣和全球的社會議題──我們的生活與環境遭遇什麼問題?新一代的建築設計師,又面臨什麼挑戰?

能源短缺與氣候變遷是當今全球性的議題。而台灣約80%的能源仰賴進口,成本高昂;在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的全球排行榜,也處於後段班。於是團隊深入探討,除了天然氣、煤炭、石油及核能外,台灣是否有其他自然環境的優勢,可以改善目前的高成本、高碳排模式,進而提出對社會、環境更友善的設計藍圖。

團隊發現,台灣因為處於地震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蘊藏量相當於15個核四廠的發電量。而地熱能源透過傳導方式,就能產生機械能與電能,既經濟又環保。

事實上,從歐美、東南亞到日本,都非常熱中開發地熱。日本九州電力地熱開發部就曾指出,台灣與日本同樣溫泉遍布,若能妥善運用地熱,不但可以提供發電,也能改善農漁業的培育條件。此外,多數國家的經驗已經證明,再生能源是最便宜的能源,德國在過去18年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讓平均電價持續下降,甚至可以出口其他國家,創造經濟收入。

↑重新探討建築高層化與高齡社會的結合。

 

在探討新的可能性時,必須要跟現實有些連結,才會跟國際上在做同一場夢的團隊有所區隔。

另一個備受世界關注的議題是,人口高齡化。台灣的確正面臨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由於生育率逐年降低、城鄉人口往都會移動,加上老人福利政策欠缺完善規劃,導致偏遠地區老人的健康及退休生活無法受到良好照顧。

高齡化社會所衍生的改變,將會影響未來居住模式,已經是設計師必須關注的議題。

經過幾番討論,團隊選擇陽明山作為設計基地,結合陽明山豐富的地熱資源及華人傳統的三合院生活型態,以「Rejuvenating Spascraper」為主題的溫泉養老村,透過山景、地熱、溫泉、公共空間,為高齡化社會創造全新的生活可能。

↑溫泉養老村善用陽明山豐富地熱資源,並結合傳統三合院生活型態。

 

善用陽明山豐富地熱資源  結合傳統三合院生活型態

「Rejuvenating Spascraper」位於山谷裡,擁有層疊的溫泉瀑布。想像著一群健康的熟齡長輩,在梯田、花園間種菜澆花,一邊眺望美麗山景,然後享受山林中的溫泉饗宴,身體與心靈都將得到放鬆與滋養。

回到居住的溫泉養老村,搭上電梯、按亮電燈、打開冰箱……生活所需要的能源,都透過陽明山豐富的地熱來轉換。

傳統高層建築的公共空間通常只設在1樓大廳,中間樓層只有走道與電梯,缺乏住戶交流的地方。而在這棟養老村裡,團隊特地為每一層樓都創造開闊的半戶外公共空間,面迎美麗山景,居住單元之間則環繞著休憩用的天然溫泉步道,每個樓層的熟齡長輩只要走出房門,就能輕鬆享受山水與融入人際互動之中。

還有開闊的天井及穿梭於樓層間的步道,則提供每個樓層良好的日照與通風。

這種半戶外公共空間的概念,從傳統三合院的生活型態延伸而來。在鄉村,蜿蜒的小巷創造了許多鄰里互動的開放空間,團隊將小巷垂直化,讓它串流於公共花園與居住單元之間,不僅重現過去大自然與建築的和諧關係,也讓長者回歸到兒時的生活記憶中。

↑這樣溫泉養老摩天大樓的紙上提案,是通往更好未來的鑰匙。

 

因為難以實現,更應自由發聲

這樣的溫泉養老摩天大樓,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因為考量業主需求、政府法規、經濟成本等而無法成真,但也正是如此,紙上創意就更形重要。

在這個平台上,設計師可以完整呈現自己對環境的關懷與使命,暫時擺脫種種現實限制,自由發聲。「雖然這些提案對現在過度理想化,但是年輕設計師有機會提出想法、驅動未來,讓更多人看到原來自己的城市有機會更好,」邱嘉盈說,「對我而言,這是通往未來想像的鑰匙,或許無法知道對未來80年的社會是否有助益,但至少是突破現況的方式。」

這次紙上競圖除了強調社會公益性外,也讓參賽者重新思考城市空間的各種可能。例如,來自日本的設計師,透過3D模型重組城市的樣貌,非洲設計師連結農業與市場,呈現不一樣的鄉村想像。從這些作品,也可以看見各地所面臨的社會議題及建築思潮。

雖然紙上建築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但並非完全脫離真實世界,JJP所設計的養老村,從地熱機制如何運作、空間規劃到風場微氣候等,都思考了合理性,即使短期間無法看見它實現,但是藉由拋出議題,提醒未來的設計者重視自己生長環境的條件,這也是紙上競圖希望彰顯的價值與意義。

這些看似理想化的提案,是通往未來想像的鑰匙,或許不知道是否有助益,但至少是突破現況的方式。 ──邱嘉盈

 (本文節錄自《輸100次也不放棄:JJP潘冀聯合建築師的熱情》,天下文化出版社)

 

《輸100次也不放棄:JJP潘冀聯合建築師的熱情》
作者:楊倩蓉
出版社:天下文化

 

Editor/小島與松
Photo/天下文化

 

延伸閱讀:

【小書房】錢洗弁財天宇賀福神社

【葉怡蘭專欄】食粥滋味長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