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早前在此單元中談過咱家杯墊與茶托盤的種種故事,我想,大夥兒應該已經多多少少覺察──是的,我對各種「墊」,有著非同平常的執著;而且不只此二者,更加倍不可或忘或缺,當非鍋墊莫屬。
因為,幾乎容不得任何輕忽僥倖!比起杯具壺具來,燒燙燙鍋子直接接觸桌面,定然立刻烙出一圈或慘白或焦黑印痕,無能挽回;對龜毛煮婦而言,是絕對不可等閒忽視之上上大事。
所以,幾枚可隨手隨時抽用的好鍋墊,早成居家廚中之必有必備。
鍋墊之選擇,毫無疑問從美觀到實用度都需經得起最嚴苛審視考驗。特別美感,與其餘大多只在廚房中當值的工具道具不同,由於常得隨鍋子一起上桌,若樣貌不夠優美,怎對得起搭得上一桌子細細精挑選配之鍋碗瓢盆筷匙杯?
但太搶眼也不行,畢竟只是墊底的配角,太過炫目未免失了分寸喧賓奪主,還是謙遜些好。
所以,雖不曾太刻意講究,但跟隨多年的幾隻鍋墊,樣貌大多安靜無華,素樸質地顏色,看著用著都舒服。
材質,則遠比外觀要更顯重要,足夠防汙防燙為首要之務。所以,常見的布質鍋墊一來容易沾染油汙且常留下痕跡,二來隔熱耐熱效果較差,遂早早就淘汰放棄不用。
藤、草、木則是此類道具中我向來偏愛的素材;質感觸感一任天然,量體輕巧,耐用度也高。但長年經驗下來,發現還是有些眉角。
主要原因在於,近幾年所用鍋具越來越講究,像是傳熱蓄熱效能卓著的鍋類,比方沉甸甸的厚重鑄鐵鍋,以及藝匠職人精心燒製、質地緊實緻密的日本土鍋,經久熬燉後,即便離火好一陣子,鍋內猶然萬馬千軍熱烈滾沸中……這當口,若貿然置於不夠勇壯的鍋墊上,必然遭遇不測。
我便曾冒冒失失以我的雲井窯愛鍋將一枚美麗草編鍋墊烙燙成焦黑,痛惜痛悔莫及;就此得了教訓,只敢以較硬質堅強的木質、藤編鍋墊對付。
後來數年前一趟葡萄牙之旅,Azulejo彩繪瓷磚之國,看之不盡的美麗瓷磚畫建築外,餐具店紀念品店裡,滿滿都是瓷磚鍋墊。但我卻一路全不動心,只因花色紋案太過斑斕鮮明,有違我對鍋墊的素來低調要求。
直到旅途最後一站里斯本,來到Alfama平民區,不知是否被這兒更顯樸拙直率的市井風格瓷磚魅惑,漸漸失了心防;遂在巷弄間偶遇的年輕瓷磚藝術家工作室裡,買下了這只藍紋瓷磚鍋墊。
歸來後派上用場,竟出乎意料之外地上手合心。當然最宜是鐵鍋土鍋,同屬千度高溫淬煉燒製而成,可謂勢均力敵棋逢對手,一點沒有燙壞燙傷之虞;且面積比其他鍋墊來得碩大,與大口徑鍋具正合襯。
而原本擔憂顏色圖案太過搶戲,卻因最常迎戰的柳宗理南部鐵器淺鍋和雲井窯土鍋之造型外貌個性都強,視覺上極是旗鼓相當,剛剛恰好。
(本專欄原載於《Yilan美食生活玩家》)
Text/葉怡蘭
Photo/葉怡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