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在歷史長河中屹立不搖的老屋建築,每一塊磚石中都隱匿著一段流逝的時光,是時代變遷的閱歷,更是一座文化的寶藏。近年來,許多台灣房屋面臨老舊、能源浪費等問題,老屋翻新成為熱門話題,因此,我們提出修舊如舊、創意翻新以及可持續的改造等多方思考的改造計畫書,範圍涵蓋商鋪、公寓、日式老屋等,試圖讓老宅的每個角落重新煥發光彩,推動老屋再現美好生活新價值。

 

提到日式木屋的活化,修舊如舊是老生常談,如何玩出耳目一新,可能是新世代使用者更關注的事。

來到嘉義的住宅街區裡,這棟建造於日治時代的百年木屋,保留了前身作為「永成印刷廠」的機具與舊物,而這棟房子在經過多代人重修恢復古雅風貌之後,於日前由新任經營者「木更Mugeneration」接手,活化為兼具咖啡、甜點、體驗空間的「HERMIT & Co.」,並在彡苗空間實驗的空間設計下,展現出老木屋在「保留」課題之外,也能探索「實驗」的精神。

 

用裝置重新思考老物

呼應業主以「Hermit」(寄居蟹或隱士之意)為名,彡苗空間實驗以「窺探」概念作為空間設計的引言。首先,拆卸舊有的木門,改以燒杉工法師做的4張黑色木門重塑出入口,並在木門嵌上一個鐵玻璃的嵌船舷窗,而舊有氣窗也改以玻璃纖維塑成的半透燈具,放下讓人想上前窺視的引子。

進入空間,可見退縮的玄關,一座玻璃纖維搭配實木框架打造的穿透櫃檯,在仿磚牆材質抹鏝的橘色塗料下,呈現出具有歲時滄桑的斑駁感,投射出日式老屋予人的靜謐感。

內部空間,在老屋原本的實木柱體結構上,架接濃厚機械感構件,用鍍鋅金屬打造出兼具植物展示的燈具,配合延展的玻璃金屬吧檯,把空間分為左右兩個場域:一側是靠近吧檯的品飲桌區;一側是具有歷史氛圍的體驗區,呈現出老屋原為印刷廠的光陰故事。

 

創造新舊曖昧的狀態

1樓空間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讓保留下來的大型印刷機器可以無違和展現,甚至於可以融入當代空間使用。設計師擷取印刷作業生產流水線的形象,巧妙使用透明玻璃與鐵件打造的弧形長桌,使得老機器成為可與人的行為產生關聯的空間裝置,連結起新與舊。

此外,延伸斜掛舊印刷廠招牌的玻璃纖維燈罩,把具歷史意義的物件融入空間裡,成為柔和的照明,化解了金屬的冷硬與銳利感。

建築2樓,使用玻璃纖維材質隔門/屏風,界定出左右場域,而隔門/屏風上的半圓洞口,可穿透視覺與光線,在平移錯位下創造出有趣的律動感,原本歷史氛圍較為濃郁的靜態空間,多了幾抹擾動凝滯的活潑。過往與現代材質的刻意混用、若隱若現的平衡恰到好處,留下新舊共存之際令人玩味的曖昧狀態。

 

Text/FunnyLi
Photo/彡苗空間實驗 seed spacelab co.

 

延伸閱讀:

【老屋改造計畫書】全齡思維 梯間翻轉術

【明治風流】走過百年,明治時代建築風格論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