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新年伊始,你有沒有為自己做一些什麼?或許從一場有趣的展覽開始吧!有些展覽剛好在去年底非常忙碌的時候開展,但別擔心會因此擦身而過,在此同步盤點一些有趣展覽和美食清單,還沒去參觀的各位,或許有機會可以安排接下來的空檔時間前往!

 

Taipei〉口碑爆棚!中正紀念堂兩大超現實感展覽

《奇幻動物森林 樋口裕子展》已經開展一段時間,前往看展時還是有蠻多人潮,一進入場域只有震撼兩字可以形容,筆者完全目不轉睛地看著每一幅手繪稿、模型、聯名作品以及大幅的海報設計作品。

↑這回展出近千件精選,是樋口裕子首次來台展出的大型特展。

日本當紅藝術家樋口裕子(HIGUCHI YUKO),擅長將不同生物類別或植物融合成為新物種,例如貓咪和章魚的結合,另外還有從兔子、到蝸牛、鱷魚、穿山甲、蘑菇人或單眼怪等各種動植物的主角,衝突感十足且暗黑系的超現實童話風,可愛奇幻的每一張畫作都讓觀者流連忘返。

↑衝突感十足且暗黑系的超現實童話風,讓人流連忘返。

這次還有展出一些與知名品牌的合作作品,例如寶可夢、摩斯漢堡、以及迪士尼角色等,展出近千件精選,是樋口裕子首次來台展出的大型特展。看完展覽後,別忘了預留一些時間給禮品區,筆者就敗家買了一本台北限定的畫集,另外環保袋、紅包袋等周邊商品也統統帶回家。

↑看完展覽後,別忘了預留一些時間給禮品區,挑個伴手禮當作紀念吧!

中正紀念堂的另一個《The哆啦A夢展》,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年齡層偏低的展覽,但再仔細閱讀後,發現這是一場「哆啦A夢與眾藝術家的對話」。這場展覽匯集了28組日本知名藝術家,以「我心中的哆啦A夢」為題進行創作,其中幾位耳熟能詳的日本藝術家包括村上隆、奈良美智、蜷川實花、近藤智美、鴻池朋子等人,藉由他們的角度和畫筆,讓我們再次認識了充滿藝術和美學感的另類哆啦A夢。

與其說這是給小孩看的展覽,個人認為這是一場比較適合大人的內容,例如森村泰昌的《哆啦裝》對小孩來說,或許看到只是一件顏色類似哆啦A夢的服飾,但對於大人來說,或許會產生更多共鳴感,感受到藝術家如何將可愛的哆啦A夢裝扮轉換成一件優雅的禮服。

另外一件很喜歡的作品,是由山口英紀所創作的祕密道具圖典《竹蜻蜓》,運用水墨畫的古風手法將竹蜻蜓的科技工程圖呈現,尤其因為這些道具並無基礎的資料可參考,因此這位水墨藝術家請紙藝家伊藤航先生將模型做出,尤其針對竹蜻蜓與頭部連結的半球形工程內裝細節做出想像,再由山口英紀將其轉換至畫作。

↑由山口英紀所創作的祕密道具圖典《竹蜻蜓》。

還有兩組哆啦A夢的創作也令人激賞,西尾康之的《光學現象Optical Apparition》是靠近入口處的陰刻鑄造雕塑創作,為反映哆啦A夢這部以機器人為主角的「類」科幻漫畫,這件光影作品投射SDCG影像於哆啦A夢雕塑表面,石膏雕塑正面投影的地球藍代表了生命的孕育,其下方的祭壇與背面的機械結構則是以機械生命觀為主題,正反對比的進行生命議題的探究。

↑(左)西尾康之的《光學現象Optical Apparition》;(右)福田美蘭的《波上群仙圖》。

福田美蘭的《波上群仙圖》則放在出口處的展區,運用版畫筆觸和「錯視畫」手法,將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與哆啦A夢進行連結;近看是一群使用法術的神人,例如長生不老的仙人或西遊記裡的傳奇人物,遠看則是哆啦A夢的整體視覺,呈現出「錯視畫」的有趣視角。

《奇幻動物森林 樋口裕子展》中正紀念堂 2、3展廳
即日起~2024年4月7日

《THE 哆啦A夢展台北2023》中正紀念堂 1展廳
即日起~2024年4月7日

 

Taipei〉真假難辨,打開AI人工智慧的黑盒子

自從ChatGPT、Midjourney等人工智慧工具出現在生活中並影響到全球各產業後,感覺AI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近又複雜。才剛開展不久的《你好,人類!Hello, Human!》特展,是台北當代藝術館最新推出的展覽,由港台兩位新媒體藝術工作者林欣傑蔡宏賢共同策展,以AI人工智慧與人類創意之間模糊不清界線為主題,邀請了16組國內外重量級新媒體藝術家的作品。

↑這次展件內容包括最近當紅且具高度爭議性的《歌劇院空間》作品。

這次展件內容包括最近當紅且具高度爭議性的《歌劇院空間》作品 ,是由Jason M. Allen以AI圖像生成而獲得的藝術大獎,因為這件作品是以AI生成,造成大眾對此得獎的兩極看法,讓我們也來一起評一評,運用AI生成而產出的作品能否稱之為藝術。

↑《刪不了的符號》作品甫獲得2023年「林茲電子藝術獎」金尼卡獎。

這場展覽運用不同角度不同媒材來進行AI人工智慧衝擊下的各種思辯,並非只適合大人,青少年和兒童在父母陪同下也可以來看展。例如剛摘下2023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獎」金尼卡獎的作品《刪不了的符號》系列,是香港藝術家孫詠運用AI表現出一些人類生活的不安,而在這件作品中,大人看到的多是打字和刪減,而小孩看到的卻往往是閱讀和增加,會發現不同年齡層所理解的AI,是完全是不同的角度與看法。

《你好,人類!Hello, Human! 》台北當代藝術館
即日起~2024年5月12日

 

Taipei〉小世界,從疫情經驗描繪新的生活想像

北美館的展覽一向不會令人失望,2023台北雙年展主題為「小世界」(Small World),探討如何運用疫情的經驗來進行生活中的想像與反思,值得安排時間前往一訪。

↑藝術家楊季涓的聲響裝置作品《你的類恆是我未來的眼淚》。

《小世界》展出的10件創作作品,匯聚了5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音樂人,包含了動態影像、攝影、雕塑和裝置作品等,其中藝術家楊季涓的聲響裝置作品《你的類恆是我未來的眼淚》讓我印象深刻,陶瓷與不鏽鋼的動力裝置,將人體眼耳口鼻之類的元素、交通號誌、動線階梯等,以類似夢境的手法,將這些小物件透過動力上下移動並發生輕微碰撞產生聲響,呈現出幾座超現實感的聲音裝置於,看著手指頭、眼球們在不同階梯旁上上下下的緩慢移動,頗有一種時間定格的魔力。

《小世界》台北市立美術館
即日起~2024年3月24日

 

Taipei〉鑑古觀今知未來,展覽的藝術時光隧道

16世紀葡萄牙人卡蒙斯(Luís Vaz de Camões)曾寫下「陸止於此,海始於斯」,意思其實就是「陸地的盡頭正是大海的起點」,代表著永遠都充滿了希望,也能見證那個年代歐洲人海外探險的風氣。

故宮的《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這場展覽很有意思,集結法國、美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不僅僅是展出16世紀海上霸權時代的各種航海圖或是一些沉船貿易瓷等文物展示,同步也記錄著各方人群之間的互動及競奪;更是透過航線的視野和敘事脈絡,勾勒出當時人們心目中對於世界的輪廓,以及第一次開始有了「全球」的概念及想法,觀賞過程心中充滿感動。

↑明萬曆年間漳州窯的五彩羅經帆船紋盤。

想知道古代皇家建築師如何為帝后建造房子?故宮的另一場展覽《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皇家建築圖檔文獻》中,展示了精選的院藏清代皇家建築圖樣檔案;清朝為了帝后設計日常的起居空間並非容易之事,尤其清朝皇族雖然沿襲前朝帝后起居營建,但還是希望保有滿洲原生的風俗習慣,光是參與規劃的機關衙門就需要詳細慎密的分工,畢竟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是攸關團隊生命的事,因此從勘丈測量、繪圖設計、物料估價、執行建造、與完工驗收,規劃至營建過程中動用的人力物資規模龐大。

↑展覽中展示了精選的院藏清代皇家建築圖樣檔案。

這次的展覽分成「皇家建築圖樣」、「皇家建築師─樣式雷」以及「現代台灣的古典建築」3個單元,展示了建造丈尺的圖面說明外,還有奏報施工說明、物料估價清單等珍貴素材。大批投入皇家建築工程的團隊中,「工程處」轄下一個單位稱為「樣式房」,負責整個工程規劃設計,屬於工程的核心部門,負責人稱為「掌案」。其中,雷氏家族成員數代供職,甚至出任最高「掌案」之職。雷家曾參與皇家許多工程營建,留下豐富建築圖稿、建築模型與文獻資料。這些珍貴的建築紀錄,後世譽為「樣式雷」,在2007年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記憶名錄」之上,特此說明,以免讀者誤會以為這句類似現代網路流行用語「好雷」。

《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台北故宮 北部院區第1展覽區105、107
即日起~2024年2月18日

《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皇家建築圖檔文獻》台北故宮 北部院區第1展覽區103
即日起~2024年2月18日,2月24日~5月19日

 

New Taipei City〉天大地大,人是怎樣的存在?

 詩人泰戈爾曾說:「歲月之於蝴蝶,不以月計,僅須臾片刻,卻已然足夠。」這是一個充滿禪意概念的展覽,將山與海納入展場,探索大自然的天大地大,更重要的是在感受了大自然的遼闊和壯闊之後,提供參觀者反思人如何共存。聽起來像是很深沉的概念,但展覽的方式卻充滿了詩意,例如透過科技提供在海中盪鞦韆的觀展過程,提供讓人停下來思考的吉光片羽,察覺屬於「我」與自然的脈動。

《山海天人──我在自然裡》世界宗教博物館
即日起~2024年6月23日

 

↑位於故宮旁邊故宮晶華的「仕女豆沙包」,以唐人仕女為靈感,十足傳神。

參觀展覽之餘,該要拜訪的美食路線還是不能忘記,例如位於故宮旁邊故宮晶華的「仕女豆沙包」,如同從唐人宮樂圖走出的唐人仕女;斜墜的髮髻是用奶黃、豆沙、芝麻、竹碳粉等入餡燙熟做成的,烙印上一臉無辜五官的鵝蛋臉,是由白色麵糰包奶黃豆沙餡捏成,十足傳神。

又例如國家兩廳院仙人走獸雞蛋糕,如果還沒吃過的千萬別忘了看完展覽順道買一排吃吃看。其實走入這些展覽,不見得需特意前往,但走過路過時,如果能抽出一點時間放慢腳步抽離現實場域,進入一個不同的空間,讓心靈翱翔於藝術體悟,為生活帶來一點小確幸與留下美好回憶吧!

 

Text/李芝瑜
Photo/李芝瑜、施比比、台北當代藝術館

 

延伸閱讀:

【李芝瑜專欄】循著建築蹤跡,走趟基隆一日遊

【小書房】仁愛博愛市場──基隆人才知道的在地好滋味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