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林彥穎、陳彥伶
2014年合流成立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曾是淡江大學建築系同班同學的兩人,分別在國內外建築與都市空間領域持續探索,在不同的道路上養成各自的觀點,以多元文化的背景與廣闊視野,在各種新舊建築與空間中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近期作品包括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淡江教會文教中心、基隆消防暖暖分隊、板橋新埔國小等。
長大成人之後,你對兒時就讀的學校還有多少記憶?莊重威嚴的司令臺、下課鐘響起就得直奔要排隊的遊樂設施、建築外牆永遠像是哭花了妝的髒汙水痕……這些對於台灣成年人可說是共同記憶的熟悉存在並未走入歷史,絕大多數的學童仍然在相近甚至未曾改變的空間中完成義務教育的第一個階段。
美感教育從小做起,用好的設計翻轉未來
為何教育思維已有了巨大改變的同時,孩子們每天使用的空間卻未有本質上的改變?「公共事務在台灣的狀態就是如此。」林彥穎直言,這件事不是今天才發生,小朋友沒有話語權,也少有人為他們發聲,而不想繼續沉默的林彥穎和陳彥伶,試著用自己的專業形成某些改變。
剛回台灣執教時,陳彥伶曾給學生出了一項課題:畫廁所。「有位學生畫了一間非常、非常難用的廁所,就是開了門會打到洗手檯、馬桶安在不對的方向。」真正令她錯愕的,不在於這張圖片裡的種種不合理,而是設計竟是源於本人的生活經驗。「學生跟我說,他小學用的就是這樣的廁所。」震驚之餘,陳彥伶更多的是難過。「如果有機會設計小學,我至少能把每一樣東西做對,用良好的環境,讓小朋友在啟蒙階段感受到好的設計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的想法很單純,透過我們的投入去改變這個事情,讓這些小朋友可以在空間裡面有好的Impact,自然而然地對於學習環境經歷上有好的感受。」林彥穎表示,美感教育從小做起,當微小的改變組合起來,也許能在某個將來匯聚為巨大的不同。
法國是以美聞名的國度,法國人的美感教育也正是從生活中、從知覺裡一點一滴養成。台灣的美學認知與教育觀點正努力地與時俱進,然而空間卻始終未能跟得上時代的需求。2017年,使用超過45年的新北市板橋區新埔國小校舍,因結構老舊不堪修繕後再使用亟需改建,林彥穎與陳彥伶終於有了能透過公共建築帶來改變的機會。
創造空間經驗,學校變成一座大型遊樂園
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規劃的新埔國小改建二期工程,包含3棟大樓與校園操場,以「創造原有老舊校舍所沒有的空間經驗」為設計概念。操場前方不見制式的司令臺,而是以一座坡度和緩的多功能設施兼具舞臺、頒獎臺與休憩的功能,陽光透過圓形穿透灑落,隨著時間與光影展現不同表情,孩子將大斜坡當成溜滑梯攀爬玩耍。「它其實是一種Gesture,存在本身的意義就是平等的狀態,可以爬、可以玩,已經不是過去的威權象徵了。」陳彥伶說。
然而,兩人其實並未打算揚起拯救美學的旗幟,「但學校理所當然應該變成符合現代美學價值的場域。」林彥穎說,就像《一束鮮花》那篇課文的道理,「一樣東西不同了,其他東西大概都會跟著潛移默化。」刻意翻轉當然是他們設計中的企圖,40年前樹立的規則沒有顛撲不破的道理,一座建築物可以是學校,為何不能也是一座超大的遊樂園,讓孩子愉快地在其中學習成長,發展出各自的個性與特色?
完工後的校舍,在既有規定下保有學校應有的專業空間,再為孩子多留一些玩心、一點空間與一點想像力。鮮明的色彩大膽卻不喧賓奪主地分別進駐不同空間中,以各種色彩為空間的性質進行定義,進而產生特定場所認同感:藍色的跑道、鮮黃的大禮堂天花板桁架、隨著樓層各異的天花板與窗緣飾色……根據色彩行為心理學等教育研究而選定的飽滿明亮用色,有助於刺激腦部、增進智力發展,仰仗的是美學也是科學。
明亮開放且具穿透性的空間規劃,讓四時微風自在地隨著季節流動,經過精心挑選的綠植,隨著不同的適應性安生於戶外或半開放式穿堂的園圃之中,引來不同蟲鳥於此共生共存,生物多樣性的樣貌,未必只能是課本上的幾行字。
透過體驗閱讀建築,找到屬於自己的黑天鵝
如何閱讀一座建築?閱讀體驗也許各有不同,卻同樣追求著一個跨越時間軸仍恆常如昔的價值觀。
「我覺得感受建築這件事情是身體的,不是視覺的,我會建議大家待在那邊,要有一段時間,要去實際地感受到它的時間的變化。」林彥穎表示,最能夠觸動自己的,是讓你的身體跟這個空間產生一些連結,看到這個光線的變動,然後你會理解,為什麼建築師要在這邊做一個遮簷啊,為什麼要在這裡開個窗?就是你實際上在這個空間裡面移動、去感覺,我認為那個會是一個最深刻的方式。
「建築是一個很連續的經驗,城市也是一種由視覺和感官所組成的經驗過程。」陳彥伶自述,閱讀一座建築乃至於城市的方式,自己受到Steven Holl的《House: Black Swan Theory》影響甚深。「Steven Holl的黑天鵝理論,是透過光、影、聲音去創造一個不可預知的空間體驗,我覺得在閱讀建築或城市中很重要的樂趣,在於去發現那隻不可預知的黑天鵝,我自己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會埋入一些這種小小的驚喜。」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人們習於用和Instagram一模一樣的角度觀看建築,「忘掉它吧!」陳彥伶說,找到屬於自己的黑天鵝,盡情體驗,「那才是真正打開一座城市的閱讀方式。」
▋延伸閱讀:
【居心誌】人物專訪 ✕ 林彥穎、陳彥伶
Text/林蔚秦
Photo/葉仁傑、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