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是所有人離開家庭環境之後,第一個正式接觸的社會化機構與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會深深影響著往後的人生及心態。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自2019年開始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邀請各大設計團隊在全台翻修不同形式的教學空間,讓每一位學子都能在獨特空間裡滋養屬於自己的美感養分。

今年參與「學美4.0」改造的學校共有20所,參與改造的設計團隊有18組,除了校舍教室之外,今年更有校犬校貓生命教育園地、桃花心木生態場域、資源及垃圾集中場、體育器材室、戶外遊具等「無牆教室」,以設計思考導入校園,共同創造學習環境更大的可能性。

 

新竹市陽光國小 × 偶然設計:在固定與移動間找樂趣

偶然設計所執行的新竹市陽光國小活動空間,觀察到單一空間須同時滿足「主題討論、表演藝術、親師互動」動靜態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同時,既有的表演舞臺僅能容納10人上台,師生們都希望能加以改造,增加可上台人數,發揮團體表演應有的效果。

↑透過「固定家具」及「移動家具」兩種物件,創造靈活排列的組合。

設計團隊透過「固定家具」及「移動家具」兩種物件,創造靈活排列的組合,讓使用者依據情境所需自行搭配出適用的空間。創造了以60 × 60公分作為發展基礎的單位型家具個體,藉由模組化家具物件創造出空間使用的最大效益,無論大小型活動,都能在這裡創造出最佳的使用效率。

↑讓使用者依據情境所需自行搭配出適用的空間,倍增空間可能性。

 

國立宜蘭高商 × 共序工事:品味音樂的空間實驗

國立宜蘭高商原有的國樂教室約92坪,舊有空間缺乏邏輯性的收納系統,樂器及相關物品散置在教室各處,影響師生的動線及內部的整齊美觀;缺乏系統化的空間規劃,降低了空間的效能,侷限了教學、分組練習、表演等不同情境的使用方式。

共序工事設計團隊透過盤點各式樂器尺寸、數量及收納條件,建立一套專屬宜商國樂、兼具儲放、展示功能的收納系統,並且結合高機動性的活動櫃體,以輔助不同練習情境時的狀況與需求。整個空間規劃為梯廳、迎賓展示區、儲藏區及演奏區等功能區;並針對師生、外賓的對象別,規劃相對應的動線以創造最佳體驗。

↑活動推車存放櫃共8座,統一收納;兩側紗簾能適度降低因共鳴所造成的回音,並維持空間亮度。

此外,透過空間轉換及跳色鋪面營造儀式感,穿過圓形拱門一窺內部,接著進到演奏區,讓學生自然進行情緒的轉換,藉由不同空間氛圍,帶領賓客見證宜商國樂團的榮耀,並逐步貼近學生們引以為傲的國樂演出表演。

↑運用圓形拱門意象,創造一種窺視效果,引動觀者的好奇心,堆疊觀賞國樂表演的期待感。

 

雲林縣西螺國中 × 野之建築:餐服教室變身咖啡廳

位於台灣穀倉的雲林縣西螺國中,是縣內唯一設有餐服教室的學校,每年平均有1,000人次以上的使用頻率,本次與野之建築共同合作,重新打造了原本的專科教室,搖身一變成為充滿時尚感的「焙室Best」。團隊診斷舊有空間時,發現原先的空間概念是從餐廳與吧臺出發,並未考量教學功能及示範教學區,同時也缺乏收納烹飪用具、設備及學生物品的空間。

有鑑於此,設計團隊將靠走廊的牆面置換成整面的落地玻璃,將自然光帶入教學現場,增加空間通透感。依教學需求規劃開放式教學廚房與情境體驗區。為了讓學生都能看見教學示範,特別在示範桌上方設置教學鏡面,讓學生們能從不同視角看到老師的示範。

 

↑靠走廊的牆面置換成整面的落地玻璃,將自然光帶入教學現場,增加空間通透感。

開放式情境體驗區,讓學生們能在輕鬆舒適氛圍的空間裡,一邊品嘗自己親手製作的餐點,一邊與同學們增進情感交流。

↑在示範桌上方設置教學鏡面,讓學生們能從不同視角看到老師的示範。

 

Text/Thomas
Photo/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設計師的家】在台南十三坪間小宅裡,策展質感生活

【學設計】敞開自宅圖書館大門,成為地方交流的文化寓所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