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日本東京和鳥取兩地,同時經營著咖啡館與畫廊的屋主,放棄了原本在東京的住家公寓,選擇搬遷到鳥取縣重新生活。為了打造一處符合自身獨特生活品味的住家,他們委託了當地的「KINOSHITAHIROSI 建築設計事務所」進行設計,最後溝通完成後的作品,展現出居住空間的新型態,更成為這座城市之中,連結地方人文的文化寓所。

 

開放式的設計概念,讓住宅與街道相容互通

住宅1樓的大門,使用了6扇大片的玻璃門,輕輕推開後收攏於一側,敞開後的灰白色室內空間,很自然地與四周的街道相容互通,任何經過這個空間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感到好奇,甚至可能還會有些疑惑,誤以為是走進了某個社區的公共空間,或者某個私人機構的活動場域。

如水池般的環狀混凝土區域,打破傳統日式建築中的土間設計,或是一般住家內的客廳格局,更像特別為了居住與日常注入更多開放性的思維,打造出融合多種使用情境的樂園。

針對這間私宅的設計提案,設計師不單單是為了收納屋主擁有的大量書籍,而是提出一種類似小型圖書館的概念發想,大面的書牆和井然有序的書架陳列,私人圖書館一樣開放給城市居民使用。視覺沿著各色書背穿過拱廊,穿梭其中,像是踏上《綠野仙蹤》裡的黃磚道,準備開啟一趟奇幻冒險之旅。

 

從災難後重生的城市,防火成為居住之必要

距今大約70多年前,1952年(昭和27年) 4 月發生的「鳥取大火」,市區遭受了嚴重破壞,有2/3的建物住宅付之一炬,被媒體形容是戰後以來最大的天然災害。伴隨焚風現象,大火整整燒了12個小時,死傷人數更是占了當時1/3的人口。

儘管當時的氣候與環境的變因與現在不同,但每年鳥取仍會發生焚風現象。因此,在重建期間,附近主要的街道兩側,都建造了防火建築帶,以符合當時實施的防火建築物促進法。為了預防災難發生,周圍的房屋都以鋼筋混凝土建造,與防火建築帶所要求的規格相同。

與拱廊的高度相同,1樓為挑高 3.5公尺,2樓則是 3.4公尺,與防火建築帶的高度相當。事實上,這裡的空間高度,比起一般住宅要來得更高,前後空間的格局幾乎一樣,以符合鳥取這座城市在經歷大火後,必須符合的特殊尺寸要求──從災難後重生的城市,「防火」成為居住的另一種必要。

 

在私有共享之間找出平衡,展現對生活的想像

2樓保留了屋主喜愛的開放式設計,並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築結構與風格,除了將設施升級到最新的設備以外,也將改建的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家具擺設採用了極簡的風格,展現出屋主對於未來生活的夢想藍圖。

屋主對私宅的描繪與想像,希望能夠連結與包容地方的人文,作為一新共同體的容器。設計師以「創造一個能夠促進社區互動的空間」為概念,盡可能將其融入設計之中,使人輕易就能理解,空間如何成為地方社區活動的支柱。

將自宅的空間打造成私人圖書館並非難事,倘若要開放作為公共用途來使用,才是挑戰所在。一方面須考量如何保有私領域的生活範圍,一方面又要能兼具為市鎮開放的公有限度,考驗的不只是設計師,對屋主而言,亦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思維。在私有與共享之間尋找平衡的當下,其實已建構出另一種新型態的生活想像。

 

Text/林廷璋
Photo/KINOSHITAHIROSI 建築設計事務所

 

延伸閱讀:

跟公婆一起住的設計住宅提案!日本建築師武藤圭太郎打造親密與隱密平衡的極簡「二代共居宅」

【學設計】在紐約大蘋果遇見日系氣質宅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