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完工的世界第二高建築Merdeka 118,相信將成為吉隆坡的重要地標。

About 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疫情過後的報復性旅遊該去哪裡呢?我們熟知的城市旅遊是否有所改變? 或許大家會發現到,各報章雜誌或自媒體都在積極預測的2023年全球10大趨勢,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疫情解封後的報復性旅遊。過完春節連休之後,相信大家的第一個動作都是默默拿出行事曆,數著接下來的假期還剩多少,期待著能馬上飛出去看看世界。 已經連續被關了兩年的我們需要一個出口,現實層面的假期卻面臨著時間的限制,亞洲地區的泰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就成了最適合安排的近距離旅遊點。然而,如果只是人擠人去看熱門景點,就太可惜了,疫情兩年的閉關並不代表這些國際都會城市也停頓下來。在此從欣賞建築的角度盤點,介紹馬來西亞和泰國幾個有趣的建築、美食空間及藝術欣賞清單推薦給大家!(延伸閱讀:出發吧!吉隆坡與曼谷的城市旅行私房景點下篇

 

吉隆坡:從建築與美食的角度看馬來西亞

2022年底前往吉隆坡參加東南亞論壇,當時是疫情之後首次跨出國門,行李中防疫產品帶滿帶好,但是抵達之後,發現在馬來西亞大家更擔心的是流感而非新冠疫情,因為當地人幾乎都已經感染過新冠。 參加論壇的行程雖然忙碌,但還是抽空與銘傳馬來西亞校友會的會長進行了一場早餐拜會,透過會長的介紹來到了馬來西亞知名鬼仔巷內的「何九海南茶店」,這間從1956年創始至今的早餐茶店,創意海南派美食是源自英國下午茶文化的靈感,小火加熱椰汁、糖、雞蛋製成的濃稠咖椰(Kaya),配上鹹牛油夾在烤麵包裡,就是又鹹又甜的鴛鴦烤麵包,此外,還有軟粿仔條、咖椰吐司以及滋味難以言喻的海南茶,不少傳統道地的小吃,讓這間小攤販躍升成為海南代表餐廳之一。

↑「何九海南茶店」是需要提早排隊的海南餐廳早午餐。

世界各地都有清真寺建築且別具特色,但在眾多清真寺之中,號稱東南亞最大清真寺之一的國家清真寺(National Mosque Malaysia),絕對是馬來西亞值得一提的重量級建築。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目前約有64%人民信仰伊斯蘭教,建於1965年的國家清真寺,由馬來西亞設計師Hisham Albakri、Baharuddin Kassim和英國設計師Howard Ashley組成的跨國團隊所設計。有別於傳統清真寺,多邊形的現代化16角星折傘屋頂與一旁73公尺高的宣禮塔建築,不僅呈現了馬來西亞獨立自主的象徵,象徵了打開和閉合的雨傘造型,還有旁邊的水池和八角形小噴泉,皆能提供周遭散熱的功能性,針對馬來西亞熱帶炎熱潮溼的氣候特徵作出了回應。 趁著研討會忙碌行程的午休時間,特別跑了一趟國家清真寺,才發現某些時段是不提供觀光客入寺參觀的,只好等最後一天去機場的路上再次前往。穿著清真寺提供的紫色長袍將手腳遮住、頭髮蓋住,再戴上口罩後,有種化身武功高強的刺客或中東婦女的錯覺。

↑建於1965年的國家清真寺,由跨國團隊所設計,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一座清真寺。

另一個有趣的景點,是位於唐人街茨廠街傳統市集旁的RexKL,是這次東南亞論壇活動的其中一個地點,也因此得以有機會深入認識這棟前身為吉隆坡80年代著名電影院Rex Cinema的建築,2019年轉型成為懷舊文藝中心,是隱身於吉隆坡唐人街市集裡一棟有趣的老屋新生案例。 1樓和地下室的美食中心The Back Ground集合了各種代表性的馬來西亞美食,而挑空的2樓則是這次參加活動的可租用空間,3樓以上則是2021年底才進駐就已晋身為大馬打卡熱點的BookXcess書店,利用戲院挑空空間的原有階梯,以迷宮型態設立高低不一的木書架隔間成為路徑,並提供超過8萬本書籍。 沿著馬來西亞和印尼新銳藝術家畫作的展示空間往上走,RexKL頂樓還有一間融合馬來西亞與中、西、日、韓式菜色的餐廳。值得一提的是,RexKL外面停靠的一排黃色移動式攤販車與整體空間採用相同色系,這些設計新穎的時尚移動式攤販車,與對街一排傳統移動式攤販形成鮮明的對比。

↑RexKL的網拍熱點BookX迷宮書店,以及建築外設計新穎的黃色移動式攤販。

另一棟1930年保留至今的老建築也值得專程前往探訪,二戰期間被徵用成為日本祕密警察總部的利橡大廈(Lee Rubber Building),是由英國建築師Arthur Oakley Coltman設計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建築,疫情期間歷經大改造,於2022年華麗轉身成為只有49間客房的埃爾斯精品酒店(Else Kuala Lumpur),改造過後仍保留了一些原始的歷史建築元素。為了參觀這間由Studio Bikin 設計的新作品,在工作項目結束後特別繞道前往,感受一下循環再生建築特有的融合美。

↑近百歲的歷史老屋華麗轉身蛻變為Else Kuala Lumpur精品酒店。

旅行中的美食總是令人充滿期待,Warong Old China這家融合式餐廳近來在當地相當熱門,充滿殖民風味的建築,疫情開始之前還是一間陶器產品的專賣店,而現在則轉變為供應融合了土生華人口味(最早來到馬來群島定居的華人後裔)的懷舊餐廳。店裡的料理多元,推薦Pie Tee這道招牌,旁邊有盛裝各種餡料的小盤,可以將餡料放入口感像是春捲一樣的喇叭花形薄餅中品嘗,還有需要自己攪拌的柚子沙拉、藍色蝶豆花椰漿飯及仁當雞等菜色,這些融合式(Fusion)料理皆可嘗出融合了泰國、印度、馬來等特色。有趣的是,這家餐廳的老闆原本是電影製片人,每道菜的擺盤都像藝術作品般極具美感層次,賞心悅目。

↑Warong Old China的柚子沙拉與Pie Tee,是店內特色招牌的融合式料理。

最後回程前往機場的高速公路上,也別忘了從車窗看一看蓋了5年的世界第二高建築——吉隆坡118 (Merdeka 118),由澳洲建築師Fender Katsalidis主導設計,以一系列不同角度三角形玻璃切面構成,表現出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形象。建築地點位於馬來西亞於1957年宣布獨立的位置,有Park Hyatt Kuala Lumpur的進駐和東南亞最高的觀景臺,相信將成為吉隆坡的重要地標,可惜目前還在最後的收尾階段,也因此留下一點念想,期待下一次的來訪。

 

Text/李芝瑜
Photo/李芝瑜、muhamad mizan bin ngateni、Mohammad Fahmi Abu Bakar、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李芝瑜專欄】出發吧!吉隆坡與曼谷的城市旅行私房景點(下)

【李芝瑜專欄】走讀迪化街的前世今生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