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李靜敏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負責人,對於大自然的孺慕之情,反映在他的設計觀,在垂直、水平軸線的變化中,有令人愉悅的陽光、空氣、水,間或穿梭著藝術與人文的布局,延伸出「自然、人文、藝術、平民化」四大理念,引領團隊建築一個又一個屬於人們的安心居所。
襲園美術館:www.aheritage.tw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www.abraham.com.tw
「地球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只是她身上生存的一些微生物。就像這棟建築物,雖然看起來就是一個無機體,可是如果把時間拉長,幾千萬年、上億年,其實它跟大地也可以保有一個循環關係。」不止一次在訪談中用「有機體」形容建築的李靜敏解釋,當人們走了之後,身體變成土壤,土壤長出植物,植物又生成果實、樹木……人與大地總脫離不了相互循環,這樣的理念,也在他的作品中誠實展現。
水泥磚瓦也有生命,與人平衡依存
由李靜敏親自操刀設計的僕人建築空間整合辦公室,舒服、自在是第一印象,彷彿回到家中那樣輕鬆。為人們量身打造一個舒適的「家」,正是李靜敏的工作。
「一幢有機的建物,得以承載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平衡關係。」李靜敏說明,不管是建築設計或室內設計,除了外在的形體,它同時應該要包含「有機」的那一面,有時可能設計者想要表現,卻忘了去關照人與住所、人與周遭環境的關係,這個平衡的拿捏大家可能會忽略。
「現在太陽怎麼升起?風怎麼吹?住所周遭的微型氣候如何?這些如果你能觀察,放進去建築裡,那這棟建物它就會蠻平衡的。」李靜敏舉例,當早上的太陽升起,透過一道一道的山牆讓光線射進室內,生活其中的居住者真實體驗到日夜變化、四季……如此一來,建築不但是活的,更能使人與大地有所連結,相互依存又彼此需要著,達到最好的狀態。
讓建築自在生長,像一棵大樹一樣
一位稱職的建築師,要了解物理學,也得照顧到居住者的心理層面。「一個家中可能有老人家、小孩子,甚或一些特殊的身體需求。當一個空間能完整滿足每個人肉體上、心靈上的需求,才有平衡。」李靜敏提及,過去曾經接觸五代同堂的家庭,成員落差相當大,居家需求也大相徑庭。
除了年齡,也要同步考量未來性,假設家庭成員中有幼兒,空間又該如何陪伴他從幼年邁入青春期呢?「不管怎麼樣,我都會把所有人的需求放入這個建築,也會去試著思考,我的設計是不是能因應到下一個10年?」李靜敏答道,現在空間有限,居住的房子多半不大,因此多會採用「空間屬性模糊化」的策略進行設計。
舉例來說,餐桌不再僅限於用餐,它也可以是一個工作的空間、讀書的場所,也可能是三五好友來訪時聊天的小天地;衛浴過去被視為一個私密的場所,也可能透過設計做部分開放,變成一個同時可以化妝、保養,享受自己的地方。
家的關係練習,凝聚情感互動空間
你與家的關係,好嗎?再怎麼忙,李靜敏都會空出一些時間整理家中的院子,透過修剪花草,培養與家的感情。
「現代人與家的距離,都有一點點疏遠啦!」李靜敏認為,思考家的空間該如何運用時,應該先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需求?又想與這個重要的私領域維持什麼樣的關係?
「空間,是人去創造出來的,也塑造了你的生活方式。」李靜敏相信,家的空間不單單是一個美麗的表象盒子,應該是能被用的,能為身體健康做出貢獻的,能凝聚家人情感的力量,而惟有透過用心梳理生活,才會與之關係愈來愈深厚,讓家真正成為安頓身心的所在。
▋延伸閱讀:
【居心誌】人物專訪 ✕ 李靜敏
▋2022冠德公益講座 × 李靜敏
講者:李靜敏︱僕人建築空間整合 負責人
講題:家的平衡練習課
時間:2022/10/29(六)14:00pm-15:00pm
費用:線上免費報名(單場100名,額滿為止)
Text/朱翊瑄
Photo/李明宜、僕人建築空間整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