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廳建築宛如一座堅毅、凜冽的極地冰山,佇立湖畔。(《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Foreword

阿瓦‧奧圖(Alvar Aalto)為芬蘭建築大師,集建築師、家具設計師、雕塑家等藝術才能於一身,他的作品質樸兼具自然觸感,以追求極致素雅風采著稱,被譽為北歐設計第一人,更為20 世紀開啟了以人為本的美學篇章。位於芬蘭首府赫爾辛基的芬蘭廳(Finlandia Hall)為奧圖晚年之作,堪稱巔峰。

持續透過寫作、旅行、策展方式推廣當代建築藝術的建築學者謝宗哲,在《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一書中記錄探訪北歐建築及設計美學的療癒之行。以下,且讓我們跟著他的腳步前進芬蘭,一窺建築旅人眼中芬蘭廳不凡的自然風采。

↑芬蘭廳的室外牆面為大面積白色大理石,透露自然風采。(《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芬蘭廳 1971
晚年巔峰之作,質樸兼具自然觸感
.建築師| Alvar Alto
.追求極致素雅風采,顯現物與性

奧圖曾於 1961 年為赫爾辛基市政府提出市中心都市計畫,包含沿著蝶略灣(Töölönlahti)中心市區的許多文化建築計畫。芬蘭廳由奧圖於1967年開始設計,全部工程於1971 年完成,囊括音樂廳兼國際會議廳和展覽的多功能建築/文化中心。整體建築外觀呈水平延伸的意象,另一個主要特徵則是下方有著音樂廳的塔狀扇形量體,上頭覆蓋銅板構成的屋面。

奧圖的設計想法是以一個挑高空間來提供更好的音響效果。格子天花板使觀眾看不到頂部,但它能像教堂的高塔一樣產生同樣深邃的後回聲。這形式源自古希臘演講廳的原型。然而事實上這種類似古代廣場式的講堂並不適用於現代音樂廳的設計,不過作為一個代表芬蘭國家的史詩級建築,或許有採用此種樣式的必要吧。

作為建築的主要表情,室外的牆面主要以大面積白色大理石來反襯底層的深色花崗岩,並在局部佐以柚木窗框點綴,以及底層之釉彩瓷磚牆面與銅框大面落地窗。這是奧圖晚年的代表作,當中的燈具、家具、鑲板、地板和天花板的設計,無不反映出其設計生涯中一貫源於自然素材的手法。所有材料都反映並透露出自然的風采,質樸卻又講究物質性的觸感。

↑音樂廳的塔狀扇形量體,上方覆蓋著銅板構成的屋面。(《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這座在水平延伸出壯闊尺度、顯得氣勢磅礡的白色建築,在極具有機性格的量體鑲嵌及堆疊下,給了我一份宛如看見極地冰山佇立在湖畔的堅毅和凜冽印象。那彷彿是早年芬蘭愛國音樂家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所創作的交響詩《芬蘭頌》(Finlandia, Op.26),在跨越時空的迴盪下,就此凝固成建築,成了默默守護這個充滿著森林與湖泊、長時間被雪所覆蓋的國度,並見證它的甦醒,迎接降臨的光輝與榮耀一般。以下是《芬蘭頌》的歌詞:

Oi, Suomi, katso, sinun päiväs koittaa,
yön uhka karkoitettu on jo pois,
ja aamun kiuru kirkkaudessa soittaa,
kuin itse taivahan kansi sois’.
Yön vallat aamun valkeus jo voittaa,
sun päiväs koittaa, oi synnyinmaa.
Oi, nouse, Suomi, nosta korkealle,
pääs’ seppelöimä suurten muistojen.
Oi, nouse, Suomi, näytit maailmalle,
sa että karkoitit orjuuden, ja ettet taipunut sa sorron alle,
on aamus’ alkanut, synnyinmaa.

芬蘭,哦,您的日子快到了,
放逐夜晚的威脅已經消失,
在榮耀中,
就像天堂本身的掩蓋。
夜晚的力量早已贏了,
出生的國家啊,太陽的日子快到了。
哦,起床,芬蘭,舉起,
以美好的回憶為榮。
哦,起床,芬蘭,你向世界展示了,
假如您放逐奴隸制,
你並沒有屈服於壓迫,
早晨從出生的國家開始。

↑整體建築呈水平延伸的意象,設計映照奧圖晚年對素雅的極致追求。(《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也許這樣的歌詞內容很難與奧圖建築本身有直接聯想,卻帶領我不禁神遊那境遇,遙想那個自身未曾經歷過的曾經高昂、澎湃而熱血的芬蘭年代,並在世代的傳承中以不同的媒材與方式傳頌不朽的歷史。就如同奧圖本人曾經所說:「為了達到與建築相結合的實際目的與有意義的美的造型,時常不能從理性和技術的觀點出發──幾乎永遠不能。要緊的是充分發揮人的想像力……」

不過,這棟表情相對素雅的白色建築,背後似乎也透露出奧圖的建築思想。對我來說,那會是一份對於「素」的極致追尋:那是長久以來存在於自然界的物,其原本具備的「質」與「性格」。那應該是在人所製造出來的、令人感覺舒服的好東西。感覺上是「就那樣呈現出來」、毫不矯揉造作而直接的美感。這或許也是建築中所該保有的一份永恆而不變的價值吧。

(本文轉載自《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30個旅遊&神遊的療癒景點,享受自然+設計相伴的生活溫度》,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Editor/DeerMe
Photo/《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延伸閱讀:

【建築書齋】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

【北歐思潮】Yes is More!丹麥BIG建築師事務所的未來住宅暢想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