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許久,9月10日起因疫情暫停營業的山屋重新開放,人數降載至1/3,讓悶了許久的登山客終於有機會再登3,000公尺的高山。在台灣五大山脈中,雪山山脈擁有柔軟又獨樹一格的景觀,屬於百岳分級中A級的主東線,由於路程不長又能盡覽高山之美,非常適合百岳新手。
挑戰台灣第二高峰的美
雪山山脈位在台灣西北方,北起新北市貢寮區的三貂角,南至南投縣名間鄉的濁水山,是台灣最偏北的山脈。雪山山脈上共有20座百岳,知名的像是雪山主峰、大劍山、品田山、桃山、大霸尖山、大雪山等,幾乎位在雪霸國家公園內,其中雪山主峰為台灣第二高峰。

↑雪山登山口服務處後方的雪山大水池登山口為出發點。
在20座百岳之中,又以雪山主東線最受歡迎,

↑神祕優美的黑森林,是全台灣最高的冷杉純林。
高山圈谷景致盡收眼底
雪山的植物生態相當豐富,每年5月春夏交會之際,雪山圈谷呈現高山杜鵑花海盛開景象,10月中旬後的深秋,位於「三六九山莊」後方整片巒大花楸則轉為豔紅的葉片。攻頂雪山主峰時,途經俗稱的「黑森林」,為全台海拔最高的冷杉純林,及曾遭大火祝融的玉山圓柏群(又稱白木林),高山景致讓人迷戀。

↑大火肆虐過的玉山圓柏群,枯木殘寂別有寂靜之美。
地質上最有看頭的則是雪山圈谷,圈谷為冰河時期的遺跡,

↑登頂後回望1號圈谷,是雪山山脈最大圈谷。
登頂後的雪山,視野開濶,前方是1號圈谷、北稜角及一望無際的山

↑雪山頂望向山稜起伏的美景,有「聖稜線」之稱。
出發前要做足保暖準備
雪山高度為3,886公尺,除了高度適應十分重要外,也要注意高山氣候變化。比起平地高山氣候變化快速,且日夜溫差大,海平面起高度每上升1,000公尺,溫度約降6度,即使在炎熱的夏季,3,000以上公尺高山白日約莫10度,入夜後更可能降至0度左右。
一日之內的氣溫也可能變化多端,若氣候不穩定,中午即開始起霧,呈現白茫茫的世界,溫度降低也帶著水氣,加上有些地段常年呈現強勁風勢,讓人有失溫的危險。因應高山氣候變化,即使是星光閃閃的好天氣輕裝攻頂雪山,也要備有雨衣褲、防寒的中層保暖衣、毛帽、手套等裝備,水瓶中裝熱水或攜帶煮水的器具,以防氣候突然變化所帶來的不適。

↑雪季的高山有一定程度難度與風險,出發前要做好準備。
Text/徐婉卿
Photo/徐婉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