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講到澎湖的石滬,印象只停留在有雙愛心的七美「雙心石滬」。其實,石滬是當地捕魚的傳統技法,透過在海中堆疊出石牆,利用漲退潮差捕捉魚蝦蟹等,整個澎湖約有700座石滬,多已廢棄不用。不過,有位返鄉女孩楊馥慈從城市回到家鄉後,不但游進大海與老匠師學習修滬,更成立特殊的石滬生態旅遊網,記錄家鄉石滬的美與故事。

傳承石滬的工法和歷史

「第一次進到石滬的時候,很驚訝以前的人怎麼會願意把石頭一顆一顆搬到海中。」楊馥慈分享,第一次用空拍機拍攝石滬,在畫面裡看見藍色大海中,逐漸出現的完整愛心形狀,當時她在內心驚嘆:「澎湖也有這種世界級的景觀耶!」講到與石滬的初次見面,楊馥慈眼睛散發光芒:「這種傳統工法,如果消失實在太可惜了。」

美麗的石滬有奇特吸引力,於是楊馥慈開始跟著村中的長輩頂著烈日下海修石滬,「後來我發現家族也有老石滬,尋找舊資料,發現我們家族石滬下面寫著我阿公跟祖先的名字,那個當下我真的感覺到,長輩是透過捕魚,把我養大的。」

楊馥慈指著半露在海中央的石頭,仔細介紹何為石滬,「石滬就像大海的迷宮,魚在漲潮的時候會順著水流跑進石滬,退潮被困在陷阱,成為漁獲。」澎湖烈日下的海水只能看見整片一望無際的藍,搖擺的海水中有黑色石塊堆疊,在海上綿延出如同城牆的形狀。

↑修石滬需要耗費體力,也講究方法。

發現小島傳統漁法之美

「三連滬」是澎湖著名的打卡景點,若選錯時機到訪,少有機會能看見石滬路出於水面,因此不少導遊帶領旅客造訪石滬,都會看好退潮時間,坊間更有傳聞:「能看到三連滬,就能帶來幸福。」由此可以知道,石滬因為漲退潮關係,不見得總是露出水面,因此要「修滬」只能把握大潮前後3~5天,每個月約只有10天左右,還得把握退潮的2~3小時才能進行修復。

從岸邊步行就可以抵達的「三連滬」,是三個緊緊相連的半圓石滬,在海中排列出如長城的型態,滬房的邊緣有些崩塌,那兒就是待修的區域。楊馥慈抓準時機熟練地下海,從岸邊選出硬實的玄武岩,使用挑繩,兩人一組,一顆一顆將重約10~15公斤的石頭搬至滬體旁邊,再依照匠師的指揮,將石頭放上結構不完整的滬上,填滬、疊滬,最後敲打使其平整。

海中「修滬」聽起來艱苦,但對於報名修滬初挑戰的旅人而言,也算是邊玩邊享受了。搬沒幾顆石頭,大夥顯然累了,就在這座美麗的海水游泳池中游起泳來。水中可見珊瑚、河豚及小魚群,非常熱鬧。水中的每個轉身,都能看見不同於浮潛的美麗風景。

↑石滬,是澎湖常見的景觀,如今原本的作用已經不再。

一口滬是海洋與人的連結

只是因為環境改變,如今就算修好了石滬,魚兒也不再容易捕獲,過去澎湖人賴以維生的一口滬,幾乎毫無作用。

「石滬在這個時代對年輕人而言,是拉進自己跟澎湖距離的一個很重要的象徵。」楊馥慈透過對石滬的認識與熱情,成立石滬資訊與旅遊平台「離島出走」,記錄下澎湖各島嶼數百座不同的石滬,弧形滬、單滬房石滬、複數房石滬等。至少有300年歷史的石滬,透過這個平台的書寫 ,成為生活中容易閱讀與理解的一部分,也拉近海洋與我們的距離。

↑旅客可報名石滬主題旅遊體驗,跟著達人一起走入澎湖的石滬。

【離島出走─石滬主題旅遊】
▋體驗內容:分為海洋初心者、海洋探索者等不同修復及遊憩體驗,旅客可以進入石滬與長輩互動學習修滬技巧,進入漁村了解潮間帶漁法,也可單純游泳在石滬中,感受不同以往的天然泳池體驗。
▋體驗價格:海洋初心者500元/人、海洋探索者650元/人
▋預約方式:澎湖石滬資訊平台

 

Text/YY
Photo/離島出走

 

延伸閱讀:

【遊台灣】奇萊南華 一探夢幻黃金草原

【遊台灣】百岳入門款:合歡群峰登山攻略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