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主義建築有句「建築是生活的機器」名言,這句話不僅在闡釋建築的機能性,也強調建築與生活之間是如何息息相關。建築說穿了,不過就是源自生活的一門學問,倘若能夠走進建築大師的家,看他們如何把建築落實於生活,豈不是更明白建築的意義?

以前瞻思考發展新都市計畫

丹下健三(Kenzo Tange,1913~2005),是獲得普利茲獎的第一位亞洲建築師,也是日本建築界尊崇的精神導師,像是黑川紀章、磯崎新、楨文彥等影響力遍及世界的建築師,都曾隸屬於他的研究室。

↑東京國立代代木競技場是丹下健三最著名的代表作,建築採用了懸索結構,被稱為20世紀世界最美的建築之一。

在60多年的建築創作中,丹下健三為日本留下許多重要作品,例如:廣島和平公園(1954年)、東京代代木奧運主場館(1964年)以及大阪世博會(1970年)等,近200件城市規劃,不僅著重於討論建築與都市體系的關係,更可見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思想。

↑FCG大樓是由丹下健三所率領的「丹下健三都市建築設計研究所」操刀設計,超巨大球型瞭望臺、寬12公尺的大階梯都是看點。

隨著都市建築不斷演進,經過時代淘洗的日本建築界,其實也可見住家空間的變化。丹下健三總是不斷挑戰嘗試現代建築在城市設計裡多種可能性,而這位建築巨匠為自己設計的家宅會是如何,亦十分令人好奇。

適應當代生活的居家空間改良

時空回到1953年代,丹下健三在東京世田谷成城地區興建了一棟家宅,那是一棟外觀為純和風、卻採高床式設計的木造建築,總建築面積約140平方米,卻獨立於將近1,000平方米的樹林裡。

↑丹下健三故居是一棟外觀為純和風、卻採高床式設計的木造建築。

這棟房子具有幾個特色,建築底層為架空的開放空間,呈現向周邊開放的社區性,並保留日式建築特點,像是簷廊、榻榻米與障子隔間拉門等,此外,丹下健三選擇將所有機能都放在2樓平面,保障了家庭生活的隱私,以靈活的現代方法,創造了一個現代與傳統完美結合的建築空間。

↑丹下健三選擇將所有機能都放在2樓平面,保障了家庭生活的隱私。

在這棟房子裡,丹下健三為日式家宅與現代生活的融合,做了許多實驗性的調整。最明顯是在構造上,他嘗試使用「4尺乘以8尺」的模組系統,而非常見的「3尺乘以6尺」系統來蓋房子,最主要原因是後者適合傳統榻榻米式的生活,但卻不符合習慣坐椅子的現代生活,使得室內在家具運用相當有限。丹下健三重新詮釋了日本老建築的模樣,實踐了「和洋共融」的生活風格,也開創了日本建築新的可能性。

雖然這棟住宅已經被拆除了,但在2018東京森美術館《日本建築展》的展覽上,展方以1 / 3 比例模型重現了丹下健三為自己設計的自宅,讓人們看到建築發展歷程之中現代與傳統、當下和未來的聯繫,致敬了日本現代建築百年。

 

Text/FunnyLi
Photo/丹下都市建築設計、Osugi、Picturesque Japan、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學建築】走進柯比意的家 直擊當代居家原點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