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利托門租住公寓, Immeuble locatif à la Porte Molitor, 巴黎, 1934。

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Le Corbusier),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身為開創一個新時代的建築師,要有超乎凡人的創意和想像力,柯比意在世界各地留下許多經典之作,而他為自己與至親設計的兩座建築:柯比意巴黎工作室公寓、瑞士湖畔別墅,不僅展現了生活空間的實驗性,也逐步建構出柯比意的建築哲學。

巧用理論完成實驗性居家

若要探索柯比意的生活,最重要作品莫過摩利托門租住公寓,1931年,柯比意親自設計了這間公寓,1934年正式完工。這棟位於巴黎第16區的公寓又名為「24 NC」,由無數窗戶架構的建築外觀,是柯比意的大膽嘗試,也是建築史上第一座採用玻璃外牆的住宅公寓,而柯比意自1934年起、直到1965年去世前,都住在這棟公寓裡。

↑柯比意晚年不少設計、評論和理論都在此幢工作室兼故居誕生。

摩利托門租住公寓在201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遺之一,是史上第一人以現代建築作品列入世界有形文化遺產。如今尚且保留柯比意昔日生活舊貌的私人公寓,大約240平方米的室內空間,被分為上下兩層,使用內部樓梯相連,而各種空間利用大型旋轉木門銜接,藉由打開和關閉來引導客人動線至工作室或接待處,類似的結構和設計形式日後廣為其他建築師推廣應用。

↑柯比意巴黎故居經歷翻新後,細心更換住宅老化材料,恢復原始的顏色和紋理,開放予公眾參觀。

影響室內設計的不凡細節

來到瑞士湖畔別墅,這棟柯比意為雙親所設計的度假小屋,為柯比意在家鄉的重要作品,更是瑞士現代建築的首例。這件作品標誌著其職業生涯的決定性階段,也預示了柯比意的「新建築五點」(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的成形,包括: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橫向長窗、自由立面,彰顯「住房是生活機器」的觀念,更重要的是,柯比意對這棟小屋的設計初心,完全來自於他仔細觀察雙親的生活動線與需求。

↑萊芒湖畔小居, Petite villa au bord du lac Léman, 瑞士, 1923。

這棟小屋坐落在狹長的基地上,屋子一方臨著道路、另一方臨著湖,單層僅60平方米的住宅,卻絲毫不讓人覺得狹窄,原因在於完全合乎居住者生活動線的規劃,建築空間更有效的被利用,每一扇門、每一道窗的設計都更加符合人體工學,加上滿是綠意的前後院、屋頂花園,長長延伸的水平橫窗所引進的採光和風景,豐富了生活視野,也滿足身心所需。

↑湖畔小屋裡大量使用可移動隔板、可折疊家具,此手法影響了之後的室內設計領域。

走進柯比意勾勒的理想住家,可見不少經典設計家具,例如Thonet楓木扶手椅、柯比意設計的La Roche桌子,以及家具設計師Pierre Jeanneret(同時也是柯比意的堂弟)設計的倒V型椅。在湖畔別墅裡則大量使用可移動隔板、可折疊家具,妥善活用空間配置,而這手法也影響了之後的室內設計領域。

↑柯比意的「新建築五點」實驗理論,在湖畔小屋完美勾勒實貌。

 

Text/FunnyLi
Photo/Fondation Le Corbusier

 

延伸閱讀:【學建築】從傳統汲取靈感 鐵皮宅轉生沁涼屋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