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圖書館總給人巨大冷硬的刻版印象,然而現代化建築的創新設計,使得圖書館的舊秩序正在消解,反倒是能展現文化精神與特色的「個性」設計益發增長。近期,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攜手挪威建築團隊Mad Arkitekter和英國BuroHappold,拿下挪威希恩的易卜生圖書館(The Ibsen Library)競標就是一例。

素有現代戲劇之父稱號的易卜生,正是出生於挪威希恩市,為紀念這一代文學巨擘,希恩市政府設置圖書館作為城市的新文化中心,讓人得以親近其作品。

打破空間界線,在建築裡體現無界

為使圖書館成為閱讀城市的切入角度,並轉化為「共生」的都市紋理,隈研吾以易卜生的《銀色礦脈》(Silver Vein)作品為靈感,將坐落於樞紐位置的圖書館效能發揮最大,四方輻輳周邊公共場域及文化機構的動線,將其貫穿於城市之中,並採自由流動且開放的空間,模糊自然和建築的界線,實現從都會景觀到建築的連續旅程。

由於圖書館旁即是公園,團隊以緩坡的景觀設計,接連周邊景點,蜿蜒於地表上的曲弧形木造迴廊建築,更顛覆眾人對圖書館的方正結構印象。不過,該建築的優美弧線並不是要炫技,而是為繞過公園的現有樹木,以貼合公園邊界的姿態展開,既能創造更加寬闊的建築量體面積,也像是用雙手溫柔環抱著這座都市綠肺,縮短公園及城市的距離。

融合藝術和建築,實現與自然的對話

融入緩坡傾斜角度設計的屋頂,其實融合了挪威傳統的木瓦技術,貼近公園的一端向下傾斜,一方面能融入地景,另一方面也能引導人流進入建築內。走進室內,館內1樓則規劃有咖啡區及兒童區,從環狀玻璃帷幕及多處入口,以及非固定的牆面,讓自然流動的外向開口,聯繫與城市的周遭景觀,人們也能透過體驗探索非線性路徑。

如下沉般流入的地下樓層,是屬於大人的閱讀場域,同樣使用大量木材,也以較低的書架充當軟隔板來區隔,營造如貼近自然般的溫暖大地氣息,沉浸其中,使心靈感到放鬆且閒適。

漫步圖書館內,透過無所不在的媒體、物件,版畫和繪作,讓易卜生的展覽像是無牆美術館,並從建築高揚的開口,透過大片玻璃外牆向城市空間展示,不僅是回應易卜生作品中「銀色山脈的自然本質」,更藉以突顯易卜生這位文學巨擘的存在性,讓圖書館在閱讀和學習的功能之外,最大幅度地導入周邊地景,吸引更多的人來造訪。

 

Text/Iain
Photo/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延伸閱讀:【學建築】鹿特丹新地標:消失在公園裡的建築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