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蘭專欄】冬暖夏涼之必要(上)

【葉怡蘭專欄】冬暖夏涼之必要(上)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長年醉心日本茶道美學,茶聖千利休訓示弟子的〈利休七則〉是我努力信守、時時咀嚼屢覺有觸發有新得的人生與生活守則: 「茶應沏得適口合宜。 好好添炭煮水。 鮮花要插得宛如在原野中綻放。...
【台灣職人錄】手工木桶匠師張鐘祺──日復一日打磨的一心一藝

【台灣職人錄】手工木桶匠師張鐘祺──日復一日打磨的一心一藝

Profile Foreword 在台灣,曾經有許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由職人手作。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日用品幾乎都可以用機械取代人工,卻仍有極少數的老師傅,堅持以匠人的態度,持續製作著仍然保有溫潤手感、卻可能並不怎麼起眼的「小東西」。造訪這些隱身在台灣各地的職人,分享他們的堅持與手藝,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   鐘元興木桶是新北三峽的百年老字號,在台灣的工藝歷史長河中,一家小小的作坊,如何在時光的洗禮中,不斷打磨出能與自然共鳴的手工木作,而其中的靈魂人物,正是人稱「木桶哥」的張鐘祺。   竹器轉型木桶,張鐘祺的執著與創新...
【李芝瑜專欄】建築視角下的全台耶誕場域之美

【李芝瑜專欄】建築視角下的全台耶誕場域之美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明治風流】推動日治時期公共建築之舵手──森山松之助

【明治風流】推動日治時期公共建築之舵手──森山松之助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
【台灣職人錄】竹篾燈籠工藝大師唐秋水──手繪一甲子的光影記憶

【台灣職人錄】竹篾燈籠工藝大師唐秋水──手繪一甲子的光影記憶

Profile Foreword 在台灣,曾經有許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由職人手作。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日用品幾乎都可以用機械取代人工,卻仍有極少數的老師傅,堅持以匠人的態度,持續製作著仍然保有溫潤手感、卻可能並不怎麼起眼的「小東西」。造訪這些隱身在台灣各地的職人,分享他們的堅持與手藝,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  ...
【明治風流】時光交織的明治風格建築‧街屋篇

【明治風流】時光交織的明治風格建築‧街屋篇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