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9 月 25, 2023 | 看人物, 居
Profile 林彥穎、陳彥伶 2014年合流成立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曾是淡江大學建築系同班同學的兩人,分別在國內外建築與都市空間領域持續探索,在不同的道路上養成各自的觀點,以多元文化的背景與廣闊視野,在各種新舊建築與空間中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近期作品包括新竹市大坪頂納骨塔、淡江教會文教中心、基隆消防暖暖分隊、板橋新埔國小等。 ...
by editor | 9 月 15, 2023 | 居
Profile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最好的作品就是成為常民喜愛的生活場域,不必記得建築師的名字。」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理人甘銘源,多年持續耕耘城鄉環境,關注公共建築議題,喜愛明晰的構造設計並大量使用自然材料,近年來多番嘗試以台灣盛產的「竹」作為主要設計元素,努力在探索竹材耐候以及接頭工法的問題,這樣長期的耕耘,期許自己能修補土地紋理,建立起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
by editor | 9 月 12, 2023 | 識冠德, 居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by editor | 8 月 29, 2023 | 居
這座興建於1907年的雙層獨棟小屋,坐落於西雅圖Phinney Ridge寧靜的社區中,四周被古老的綠意樹木環抱,有著斜屋頂造型、精緻建築尺寸和田園詩歌般的設計,散發著宛如森林童話小屋般的靜謐氛圍,被暱稱為「Phinney Mini」。然而,過於老舊不敷使用的風格形式,以及可能會產生危險的安全結構,讓屋主一家人決定委請Best Practice Architecture,為其重新規劃打造一座滿足現代居家生活的嶄新生活情境。 實現童年美好記憶的新生活...
by editor | 8 月 16, 2023 | 居
Profile|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1965年出生於布吉納法索,1985年後赴德國柏林求學並擁有雙國籍。1998年成立Kéré Foundation e. V.,致力為非洲打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以甘多國小等建築享譽國際。2005年成立Kéré Architecture事務所,作品分佈於西非各國。曾於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耶魯大學建築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並在2017年起擔任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首席教授,也是美國建築師學會與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會員。2022年榮獲普立茲克獎,也是首位以非裔、黑人身分得獎的建築家。...
by editor | 8 月 2, 2023 | 識冠德, 居
經過百年大疫的衝擊,建築空間元素隨著對抗、適應、共存的步伐展開了新的局面,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領域也為建築帶來了更多刺激與創意。當建築的介面與邊界持續改變中,重新詮釋並重新定義勢在必行。今年度冠德建築沙龍講座以「重譯:重新定義建築空間元素」為題,由曾任銘傳大學建築系主任、現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芝瑜擔任主持人,致力於推動城市美學運動的她,邀請了邱文傑、林家如和林彥穎等3位傑出建築師,齊聚分享對於建築空間重新詮釋的觀點和創新思維。 邱文傑:勇敢地以非主流的路線,找到適合當代的建築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