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房】美食美文,在歷史中相輝映──從日本料亭到華文文學中心

【小書房】美食美文,在歷史中相輝映──從日本料亭到華文文學中心

Foreword 紀州庵初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後被指定為市定古蹟;2011年,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落成,設有文創書店、演講空間及「風格茶館」,提供由文學名家設計的特色料理,再現百年前日式料理屋的風采。《文學.老屋.好料理》一書,記錄了作家們在紀州庵端上的私房菜,把文學放進烹飪中,談飲食、說軼事、念故人,品嘗的不只是美食,每一口咀嚼,皆是有滋有味的人生故事。   Text/封德屏(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暨《文訊》總編輯)...
【名人書房】郝譽翔:旅行是一種求知方式,也是一種閱讀

【名人書房】郝譽翔:旅行是一種求知方式,也是一種閱讀

從厭世少女邁入樂活中年的小說家郝譽翔,著作獲獎無數。旅行是她熱愛的求知方式,且不設限地雜讀好書,在文字的世界裡徜徉想像,讓閱讀成為人生路上最好的伴侶。   回首舊事憶城北  郝譽翔年幼自高雄北上搬遷至北投,即使現在已不住在當地,仍堅持自稱「北投人」。談到成長時期的這座溫泉小鎮,在地理與文化上與繁華市中心有明顯的區隔,特別是70年代起酒家產業衰落,讓這裡始終有一種邊陲的孤寂感。然而,隨著一步步離開故鄉的成長過程,她在內心中始終保有對北投的情感牽絆,這也成為了寫下《城北舊事》的契機。...
【趣生活】閱讀,由一座城市啟程

【趣生活】閱讀,由一座城市啟程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World Book Day),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5年設立的國際性活動,這個日期被選定,是為了紀念許多重要作家的出生或逝世,例如莎士比亞和塞凡提斯,藉以向全世界的圖書與作家致敬,同時推動鼓勵人們發現閱讀的樂趣。如同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一直以來擘築書香森林的期望,在這一天及其他364個日子,不間斷透過《居心誌》線上誌、《名人書房》閱讀節目、冠德BOOK DATE等活動,讓閱讀與生活產生各式各樣的連結。 美國城市建築學家路易斯‧芒福德(Lewis...
【名人書房】夏曼‧藍波安:與書對話,閱讀是一種欣賞

【名人書房】夏曼‧藍波安:與書對話,閱讀是一種欣賞

獲法國媒體讚譽為「世界島嶼作家」的夏曼‧藍波安,是一位用身體來閱讀自然、閱讀海洋的達悟人,以達悟文化傳承為職志,相關文學著作接續被翻譯成日文、法文、俄文等多國語文。這回的《名人書房》,將從島嶼作家的視角,來談談台灣的海洋文學。   漂浪青春,選擇大浪大海的達悟青年 夏曼‧藍波安的《大海之眼》,是一部寫給大海的情書,書中同時描繪了他早年生命中的曲折與艱難,包括拒絕了原本可保送師大音樂系的「順遂坦途」,寧可「自討苦吃」,也要憑藉一己之力、「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櫞椛文庫館長選書】引一道來自北方的光,重新思考對家的想像

【櫞椛文庫館長選書】引一道來自北方的光,重新思考對家的想像

About林廷璋 作家,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真實。   理想的「家」是什麼樣子的?是有一定結構、採光,還是壁面的漆料顏色,或者一切從簡,選擇特定風格的家具,來為整體空間定調。關於這些思考,其實可以很表象,也能包含一些更深層、私密的體悟。 隨著年齡、身體的老去,因為閱讀與書寫的累積,我不禁開始對文學當中的「空間」有了不同的觀看方式。我想,這應該都是從我母親身上學到的。 保留建築當中的細節,那裡藏有歷史工藝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