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法國媒體讚譽為「世界島嶼作家」的夏曼‧藍波安,是一位用身體來閱讀自然、閱讀海洋的達悟人,以達悟文化傳承為職志,相關文學著作接續被翻譯成日文、法文、俄文等多國語文。這回的《名人書房》,將從島嶼作家的視角,來談談台灣的海洋文學。

 

漂浪青春,選擇大浪大海的達悟青年

夏曼‧藍波安的《大海之眼》,是一部寫給大海的情書,書中同時描繪了他早年生命中的曲折與艱難,包括拒絕了原本可保送師大音樂系的「順遂坦途」,寧可「自討苦吃」,也要憑藉一己之力、「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2022年,當他親赴巴黎與法國讀者分享這本書的法譯版時,也以「我抵抗被漢人漢化」、回應了當地記者「你在抵抗什麼?」的提問。

「後來我知道我所堅持的,就是走一條文學的路。」夏曼‧藍波安接續說道,他其實並非刻意要走特殊的路,而是原本就生活在非都市、相對野性的自然環境,「我雖然堅持不要被華語馴化,但我也沒有想要馴化華語,而是說我在我的星球所認識到的世界,借用華語來表述。」

夏曼‧藍波安表示,現在從事文學創作,他已不在意到底是運用母語或華語語法,「就按照我自己的語法就好了,這樣比較快樂。然而,當你閱讀我的文字時,好像還是會被一些牙籤刺到;這些不順、卡卡的感覺,就證明我沒有被華語馴化。」

 

大海是信箱,我的身體就是海洋文學

從故鄉到台灣求學、打工,夏曼‧藍波安必得先將自身經驗「歸零」,重新適應「另外一個星球的世界」,但也從中習得了文學研究、人類學等專業。80年代末,當他從台灣回歸蘭嶼,也重新與達悟傳統文化產生鏈結並開展了遼闊的海洋文學之旅。

「當我開始潛海、開始抓魚以及建造傳統的拼板舟,我的身體就帶領著我的文字完成了《冷海情深》。」夏曼‧藍波安強調,對他而言,始終是身體先於文學,「曾有一位德國知名文學獎的主持人問我:您覺得對您而言,海洋文學是什麼?我說:我的身體就是海洋文學。」

關於海洋,10歲時的夏曼‧藍波安心中就已種下一個夢想,「我希望有一天,我要去到南太平洋,從那裡帶回一張完整的、以太平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這個深藏在《大海之眼》裡的夢,多年後透過一項補助計畫、歷經海上航行的流浪與種種考驗後獲得了實踐,記錄在《大海浮夢》裡,「到了48歲,當我終於找到了那張地圖,我默默流下淚了,太平洋的面貌在我心中因此完整了。」

這是海洋民族冀望獲得的完整視角,非關任何外來統治者的片面詮釋。這也促成了夏曼‧藍波安重回學校進修人類學碩士,而新書《沒有信箱的男人》,同樣體現了他希望透過「為沒有文字的人書寫」、重新尋回自身族群主體文化的話語權。

「我念人類學真正的目的,是想瞭解西方人類學究竟是如何詮釋他們所謂的第三世界、第四世界。」夏曼‧藍波安說,「沒有信箱的男人,似乎也象徵著我們是沒有文字的民族。然而,大海就是我的門牌,我的信箱。」

透過借用漢文的海洋文學書寫,重新認識達悟的山林與海洋;帶領兒子重新建造傳統拼板舟,傳統招魚季以及父子一同海上安靜追捕飛魚的歷程,夏曼‧藍波安重新體認到「這是我的中心思想,也是我的信仰。」

 

生活即文學,閱讀質樸日常皆為詩意

那麼,關於閱讀,夏曼‧藍波安又是如何詮釋?

「當台北市的燈光都消失了,你去看『天空的眼睛』:達悟語的星星,我們認為每個人的靈魂都住在某一顆星星上;當你仰望星空,那些《天空的眼睛》就是最好的閱讀對象,是讀給自己聽的。」

 

夏曼藍波安推薦書單:
◎夏曼‧藍波安《八代灣的神話(二版)》
◎夏曼‧藍波安《大海浮夢》
◎夏曼‧藍波安《天空的眼睛》
◎夏曼‧藍波安《黑色的翅膀》
◎夏曼‧藍波安《我願是那片海洋的魚鱗》
◎夏曼‧藍波安《大海之眼:Mata nu Wawa》
◎夏曼‧藍波安《安洛米恩之死》
◎夏曼‧藍波安《老海人》
◎李琴峰《彼岸花盛開之島》

 

《名人書房》夏曼藍波安:天空的眼睛是最好的閱讀對象

 

7/8  每周六 22 : 00《名人書房》YouTubeYahoo TV、愛奇藝
7/8  每周六 2000 華視教育台、2300 寰宇新聞台
8/6  每周日 2100 人間衛視台

 

《名人書房》YouTube 
《名人書房》FB  
《名人書房》IG 
《名人書房》Podcast 

 

重溫《名人書房​​​​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特別篇

 

Text/朱惟君
Photo/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

 

延伸閱讀:

【名人書房】鄧惠文:閱讀,才能懂心

【小書房】建築,純粹的心智產物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