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足媒體與寫作的鄧惠文,從學生時代活躍於舞蹈劇場到成為專業精神科醫師,從深層解析心靈潛意識到成為轉譯專業的先行者;為了能讓更多人得以親近並理解自我與人我關係的心理狀態,鄧惠文接續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心理學書籍,也經營電臺、Podcast及上節目分享。而這一切的源頭,係因她「想更加看清楚自己」。
愛情,是一生關注的永恆課題
總以親和溫暖的專業形象剖析各類心理層面,深入淺出地向大眾傳達心理學知識的鄧惠文,除了是精神科醫師,其後更遠赴英國進修、成為一名榮格心理分析師。相較於一般心理諮商,通常處理較意識層面的心理狀態,榮格或後榮格發展學派則善於「跟潛意識打交道」。
「從前,越是專業的知識,越停留在專業的領域;知識,因而成為了一種權力。而現今,當民主化思潮到達一定程度後,最後要破解的一個權威就是知識,也就是專業。」鄧惠文說,當年她開始從專業走向群眾時,剛好是一個「專業向大眾打開的年代」,這也讓她更加順利成為了「轉譯專業的那個人」。
「對我來說,自我價值的啟蒙,起始於愛情。」鄧惠文談及她最早選定愛情相關主題書寫的緣由,「愛情這種東西是最容易讓人被襲捲,因為感情或親密關係是很強烈的一種震動,像強烈洪流或者海洋一樣讓人淹沒;當你整個人被襲捲在這裡頭時,如果你都還能看清楚自己內心發生了什麼事,那其他時候就更容易看清楚了。」
鄧惠文接續說道,「愛情常為我們帶來許多挫折與苦痛,而我們如何在這之中,不做出醜惡之事,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她記得,有一次在進行舉重訓練時,突然舉不起來,教練提醒她:不論你舉得起或舉不起來,都不要改變你的姿勢,這讓鄧惠文如醍醐灌頂般感觸深刻,「當你的心或人生,你有舉不起來的沉痛時,你還能堅持不扭曲自己、不去做補償的動作,這是多麼可貴的人生哲學。」
潛入意識深層,剖析親密關係
「當女人不再只被當做女人看待時,女人自己的人生才開始。」鄧惠文笑稱自己「擁有一顆先老起來等的心靈」,因她從小被外婆帶大,而外婆是一位喜愛閱讀、觀念先進、很能夠去思考女性社會處境的人,「我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外貌不是一個可以讓你活命的東西,最重要的是要擁有知識跟能力。我們就是有那麼一點點固執:我就是要有我自己的樣子。」
從愛情到婚姻,鄧惠文從中看見了女人雙綁價值的困境與為難──無法達於外界對她應當面面俱到的期待,尤其那些期待往往還相互衝突,這也讓她開啟了精神分析取向的伴侶治療。「在諮商過程,我會著重於觀察兩人的潛意識如何互動,然後針對他們的互動模式進行分析;之後,也讓他們看見彼此之間的對應模式是如何運作,再引導他們有能力從中跳出來、不要繼續再演本來的那齣戲碼。」
「最大的感動,就是當我們一起看到,這當中有一個點被解開,他們瞬時改變了30年來的問題。」鄧惠文說,榮格心理分析最大的特點,在於深入個案內在工作的同時又能開啟他們對於未來的洞察;諮商的目的不在於提供建議、而是要幫助人長出力量,終歸要「回到自身、進行轉化與超越」。
閱讀地圖,探究人心觀看百態
談及閱讀,鄧惠文說,對她最具啟發性的老師,從來都不提供書單,因為「有了閱讀地圖,學生就會在老師的地圖裡面旅行;然而作為老師,他更希望學生可以告訴他新大陸。」
「如果我只剩3天的壽命,我要不要花時間來看這本書?」總能從閱讀當中發現新大陸的鄧惠文,對於選書有自己一套衡量的標準,關於閱讀的詮釋也極具啟發性,「生命有限,但我們還是希望在這有限之中,創造更多;閱讀,就是超越有限性的唯一方式。」閱讀不應囿限於書本,喜愛識人讀心的鄧惠文,鼓勵每個人尋找自己的閱讀地圖,超越有限生命、創造無限可能。
▍鄧惠文推薦書單:
◎蕾妮‧丹菲爾德《是誰背叛了女性主義:年輕女性對舊女性主義的挑戰》
◎安妮‧艾諾《嫉妒所未知的空白:2022諾貝爾文學桂冠安妮‧艾諾經典代表作》
◎韓炳哲《愛欲之死》
◎Polly Young-Eisendrath《Love between Equals》
◎鄧惠文《非常關係》
◎鄧惠文《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
◎鄧惠文《有你,更能做自己》
◎鄧惠文《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明天的女人,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
◎鄧惠文《不夠好也可以:女人的趣味》
◎鄧惠文《我不想說對不起:鄧惠文給孩子的情緒成長繪本》
▍《名人書房》鄧惠文:閱讀就是超越有限性的唯一方式
▍7/8起 每周六 22 : 00《名人書房》YouTube、Yahoo TV、愛奇藝
▍7/8起 每周六 20:00 華視教育台、23:00 寰宇新聞台
▍8/6起 每周日 21:00 人間衛視台
▍《名人書房》YouTube
▍《名人書房》FB
▍《名人書房》IG
▍《名人書房》Podcast
▍重溫《名人書房》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特別篇
Text/朱惟君
Photo/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