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8 月 26, 2022 | 行
那瑪夏是高雄市東北邊陲的原住民行政區,即早期所稱的三民鄉,2008年始以原住民語改名那瑪夏,境內原本的民族、民權、民生3個村也一併更名,民族改為南沙魯、民權改為瑪雅、民生改為達卡努瓦,高雄縣市合併後,那瑪夏鄉就成為今日的那瑪夏區。...
by editor | 8 月 15, 2022 | 食
對多數講究飲食的人而言,法國菜經常被視為飲食殿堂中頂級美食的代名詞,自醬汁到擺盤皆有其講究,高端餐飲(Fine Dining)更是超過半數與法國菜有緊密關聯。而世界各地的廚師,在學習法式料理技藝後,更多的是重新詮釋自己家鄉風土與食材,在法式料理的基礎上激發新的火花。 台灣味的法菜美味新章...
by editor | 8 月 9, 2022 | 食, 樂
日常採購時,超市賣場來自各國的物產,讓我們的味覺經驗幾乎不受空間的阻隔;打開電視或影音串流服務時,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產製的節目,帶著閱聽人跨越了文化與語言的隔閡,讓我們能「坐享」無數的觀點與思維,食衣住行之中無不存在全球在地化帶來的影響與樣貌。 從即將在8月底公布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米其林指南》為例,我們可以清楚看見屬於全球化的品鑑品味文化,如何逐步結合並落實在地化的歷程。 法國米其林指南的跨文化意義...
by editor | 8 月 3, 2022 | 食
Foreword 以農業著稱的台灣,「全球在地化」風潮早已悄悄運作多年,除了大家熟知的農產品,原來台灣也有生產不少無花果、羅馬花椰菜、黃金果這些國外常見的食材,大幅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減少碳足跡。而隨著地產地銷的有機農業型態崛起,更以友善農法的方式,生產出台灣種作、擁有原產地風味的美味食材,提升食材的鮮度與品質,讓國外食材得以在台灣落地生根,豐富你我的餐桌風景。...
by editor | 7 月 18, 2022 | 食
Foreword 以農業著稱的台灣,「全球在地化」風潮早已悄悄運作多年,除了大家熟知的農產品,原來台灣也有生產不少無花果、羅馬花椰菜、黃金果這些國外常見的食材,大幅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減少碳足跡。而隨著地產地銷的有機農業型態崛起,更以友善農法的方式,生產出台灣種作、擁有原產地風味的美味食材,提升食材的鮮度與品質,讓國外食材得以在台灣落地生根,豐富你我的餐桌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