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8 月 1, 2020 | 食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曾說過一句話:「我的故鄉只有一小塊,她在我的舌尖上。」這樣的心情,或許離鄉的人最能體會。 家在四川成都,遠嫁來台灣的川妹子馮海燕正是為此而開了這家「辣吉點」:為了在舌尖上遇見自己的媽媽味。 最早,馮海燕做麻辣火鍋是為了止思鄉嘴饞的癮,但道地的風味,卻讓許多和他同樣離鄉的姊妹們慫恿她開店。從新北中和的麻辣火鍋,到台北市區開的串串香,每到用餐時間一到,總是人聲鼎沸,夾雜著各種不同的母語鄉音。食物總是最能讓人相聚,此言誠不欺我。 道地香料是重現關鍵...
by editor | 6 月 2, 2020 | 食
畢卡索曾經說過,他花了4年,就可以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他卻窮盡一生,才能畫得跟小孩一般。這就像對廚師而言,窮盡一生精力就為了精進廚藝,但最終不得不承認最終極的美味追尋,還是媽媽味。 為媽媽的雞湯而開店 雙月食品社的老闆賴永晟就是如此。他在英國、瑞士留學多年,接軌國際美食,但卻因為太思念媽媽賴林寶貴的雞湯,回台創業時,興起了幫媽媽開店,讓自己從小到大吃到的好味道可以跟更多人分享,沒想到這兩年米其林指南登台,這看似樸實平凡的媽媽古早味卻獲得畢比登推薦,平實的價格,豪氣的大份量,擄獲了饕客的心,店裡始終人潮爆滿。...
by editor | 4 月 27, 2020 | 食
近年來,只接受預約的私宅餐廳,在台灣已成風潮,這種在食物與空間上都追求「家的味道」的餐廳,除了私房手藝,宛如到朋友家作客的環境,提供家一般的溫馨感,更是令人著迷。 家的延伸,簡樸中見真味 位於台北天母中山北路的「夫妻檔」,藏身公寓2樓,第一次拜訪的人在走上窄而略顯幽暗的樓梯間時,可能都會感到有點遲疑。 進門之後,發現約莫20來坪不算大的室內,整片牆面保留了水泥原本的灰階,暖黃色的燈光下,最醒目的就是大大的長型原木吧檯。...
by editor | 2 月 10, 2020 | 食
到底什麼樣的人會開餐廳?這個問題從來沒有定論,但什麼樣的人可以煮出美食?這答案卻是可以肯定的:腦中擁有美味回憶與記憶的人。 「灶腳古早味私房菜」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美味回憶的餐廳。老闆許家兄妹都不是餐飲人,負責外場的妹妹退休後才接觸餐飲;至今負責每天市場採買、在廚房從早忙到晚的許茂松更曾是專業音樂製作人。但是,當他決定轉行跨進餐飲業時,母親的料理給了他靈感和力量。 記憶中的媽媽味...
by admin | 8 月 12, 2019 | 行
全球速食龍頭麥當勞今年春天將47年歷史的總部遷至美國芝加哥西環,九層樓的總部顛覆了大眾對於「速食」快速、消費的觀感,重金禮聘設計大腕IA interior architects 和studio O+A 、Gensler進行整體設計。此次搬遷不僅代表著地理上的移動,更是麥當勞向全球宣示:更加活在當下、改變對於食物、工作、生活的態度等進化版、邁向健康風潮的企業精神。 由studio O+A設計的Carpenter Street Lobby以解構木頭拱門造型,低調的象徵麥當勞的黃金M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