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樣的人會開餐廳?這個問題從來沒有定論,但什麼樣的人可以煮出美食?這答案卻是可以肯定的:腦中擁有美味回憶與記憶的人。

「灶腳古早味私房菜」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美味回憶的餐廳。老闆許家兄妹都不是餐飲人,負責外場的妹妹退休後才接觸餐飲;至今負責每天市場採買、在廚房從早忙到晚的許茂松更曾是專業音樂製作人。但是,當他決定轉行跨進餐飲業時,母親的料理給了他靈感和力量。

記憶中的媽媽味

「在那麼辛苦的年代,她嫁給了我父親,要自己醃菜脯、醃冬瓜、做醬油、灌香腸,她多麼厲害。」他說起記憶中家鄉的媽媽味和宜蘭菜,語氣中充滿了孺慕之情。他永遠記得當初用手沾著母親做的醬油,放進嘴裡嘗的那種感動,但以前年輕放蕩,不懂得孝順,母親的一身本領,他一樣也沒學到,只能靠著記憶摸索。

店內客人戲稱「金不換」的阿娘手工香腸及獨門脆皮豬腳雙拼,就是循著記憶中的味道摸索出來的。許茂松說:「以前的人很窮,沒有錢買灌香腸的機器,買回來的肉都自己切,再用漏斗塞入腸衣中。」

為遵循傳統,他堅持肉手工切剁外,連陽光的味道也要複製。「宜蘭的香腸都是做比一般香腸來得鹹,必須要曬太陽殺菌,曬出陽光、肉質的香氣後才算是完成。」

許大哥說:「曝曬的時間必須是從中午12點直到隔天中午12點,所以每逢下雨天都不能做。」鹹香的氣候迷人,曾有日本觀光客指名要訂100斤香腸。入口的香腸,經過咀嚼,可以嘗到大塊、硬實的肉質,鹹香的氣味突出,但鹹香散去後,卻有豬肉的濃郁甘甜,襯著淡淡的香料味,肉味十足卻不顯膩。

為爸爸做的料理

除了媽媽的味道,灶腳的菜單裡,還多了另外一種孝親的滋味:

因為長年與父親同住,許茂松常為父親做「蟹管絲瓜麵線」和「養生黑木耳絲瓜」

這兩道菜。這是考慮了老父的營養、食用方便和口味喜好所創作的菜單。現在,雖然父親已經辭世,這兩道菜卻常留在灶腳的菜單上,隨著許茂松的思親心情,長久飄香下去。

美味,是思念的載體,也是記憶具體的形狀。當我們享用了店主人的料理,也正是與他一起分享記憶中雙親愛的滋味。

DATA:

灶腳古早味私房菜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182巷1弄16號1樓

電話:02-2258-0835

 

Text黃翎翔

Photo葉仁傑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