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12 月 14, 2020 | 行
林語堂曾經說:「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我們深處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那裡終了,藝術在那裡開始。」藝術不僅師法自然,也與自然共生,選擇落腳在洞窟中、高山上甚至森林裡的美術館,突破框架界線,光是存在,就是一種令人震懾的藝術! 南法‧洞窟中的數位藝術 光的採石場(Carrieres de Lumières)位於南法普羅旺斯地區萊博(Les Baux de...
by editor | 11 月 9, 2020 | 居
全球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收藏了眾多文物和藝術珍品,是引領大眾感受文化和美學的媒介體,不過展品往往受限於空間,每次參觀,大多僅只可見8~10%的數量,其餘9成藏品均被妥善收攏在倉儲內,甚是可惜,不過,位於荷蘭鹿特丹的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術館對此有了新想法。 全球首間開放的美術館倉庫 建於1849年,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術館擁有莫內、梵谷、達利等世界級藝術品,與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並稱為荷蘭3大美術館。館藏總監Sandra...
by editor | 4 月 30, 2020 | 行
溫羅汀是指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交織而成的街區,囊括台灣大學與師範大學兩所學區,可說是人文薈萃的思想發源地。 殷海光故居,在日治風情中看見文人風骨 在日治時期,溫州街與青田街一帶,是台北帝大的教師宿舍區,被稱為大學宅地。國民政府將這一帶的日式老房子交由台灣大學管理,作為教授的宿舍, 有著時間氣味的日式老屋,隱身在現代大樓間與茂密蓊鬱的樹叢裡。 走進溫州街18巷16弄內的「殷海光故居」屋舍地基呈現三角形,與其他宿舍相連,本身有個不小的庭院,植物濃綠青翠,充滿濃厚的學術氣息。...
by editor | 4 月 8, 2020 | 樂
Profile江賢二 江賢二,1942年生,旅居美國紐約逾30年;1996年回臺創作。1997年至2005年,接連發表多次個展;2007年,在臺東金樽自建工作室。此次「江賢二:回顧展」是江賢二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首度個展,梳理藝術家從1960年代中期至今,長達55年的藝術創作歷程。 ‘ 走在前往北美館的路上,捷運站裡人流不再,深長的廊道,前後不見人影。人不多,彼此下意識地保持距離。 還好,北美館夠大。...
by admin | 9 月 24, 2019 | 愛閱讀
有機會前往國外美術館參觀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各大美術館的禮品店幾乎都能看見繪本的陳列,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美術館、泰德美術館、國家藝廊、大英博物館等知名美術館甚至還有繪本專區,比童書專賣店還要壯觀。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與藝術相關的繪本呢?我認為,這是美術館對於孩童美感教育的關注。為了養出更多欣賞藝術的人口,美育應該從小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