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採石場透過AMIEX技術重現許多藝術大師的經典。

林語堂曾經說:「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我們深處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那裡終了,藝術在那裡開始。」藝術不僅師法自然,也與自然共生,選擇落腳在洞窟中、高山上甚至森林裡的美術館,突破框架界線,光是存在,就是一種令人震懾的藝術!

南法‧洞窟中的數位藝術

 光的採石場(Carrieres de Lumières)位於南法普羅旺斯地區萊博(Les Baux de Provence),命名跟它的歷史有關,在19~20世紀前期,這裡是一座採石場,供應城內城堡和建築所需石料,之後荒廢許久,留下了巨大洞窟。直到2011年由當地政府委託民間經營,打造成一處具有聲光投影的奇幻洞窟。

↑光的採石場位於南法萊博小鎮,小鎮的法文名字意思即為「普羅旺斯的陡峭岩石」。

光之採石場透過AMIEX(Art & Music Immersive Experience)技術重現許多藝術大師的經典,透過大量的投影機與音響,讓7,000平方公尺的總面積化身為一幅巨大畫布,牆面與地板成為藝術揮灑場域,完美把藝術、科技與空間結合在一起。參觀者可以穿梭在洞穴空間,欣賞經過數位化的大師名作,畫面在這樣的空間與呈現手法顯得更為立體,搭配古典或現代音樂,觀賞經驗獨一無二。

 義大利‧山之巔壯闊據點

要抵達這座特別的博物館,必須先登上2,000公尺的高山!由義大利登山家兼探險家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Reinhold Messner)所規劃的高山博物館Corones,地點竟然選在義大利南蒂羅爾(South Tyrol)的克朗普拉茲峰(Kronplatz Peak)。每年只會在滑雪季節才有登山纜車直達博物館,其他時間如果想參觀只能徒步登山。

↑由建築大師Zaha Hadid操刀設計的Corones,瀏覽館藏之餘,還能以超廣角視野欣賞綿延山景。

由著名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設計,將占地1,000千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鑲進山頭,觀景平臺就懸掛在山谷間,並設置了3個不同方向的觀景臺,朝著不同方向,視野寬達240度,將阿爾卑斯山脈盡收眼底。這是源自於梅斯納爾的構想,為的是想讓遊客在雄偉的山景與岩石中,感受大自然之美,進而體會登山的真正意義。

巴西‧在植物園遇見藝術品

位在巴西東南部的Inhotim是全球占地最廣的露天當代美術館,為巴西礦業大亨巴斯(Bernardo Paz)所有,他在1980年代就有打造世外桃源的想法,在偏鄉窮水裡打造了一座美麗的花園,經由景觀大師馬克思(Burle Marx)負責庭園設計,2006年對外開放參觀以來,花園愈加浩大精采。

↑(上圖及下圖右)館內處處融入了美與自然的視角;(下圖中)克里斯‧伯登(Chris Burden)為Inhotim再造的作品《墜落的鋼粱:巴西》;(下圖左)草間彌生在Inhotim重現經典作品《水仙花園》。

Inhotim不同於一般美術館的室內陳列,而是在97公頃的熱帶園林裡,收藏超過千件的國際藝術家的作品,大型藝術作品錯落在植物園裡,信步遊走,可能就撞見一個藝術品。例如《Inmensa》,這是藝術家切爾多‧梅雷萊斯(Cildo Meireles)專門為Inhotim而創作,依據他在1982年創作的一件同名雕塑改製而成,原作為木材,在Inhotim則改用鋼材,將作品完美融入地景,與環境達到和諧。植物園中也看得到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著名作品《水仙花園》,在水塘裡飄蕩著1,300顆銀球,倒映周邊美景。

 

Text/GinGin
Photo/BOULENGER Xavier、Ksenia Ragozina、silviofranca、Paulo Nabas、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看世界】東京名師建築 解讀設計符碼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