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9 月 18, 2020 | 食
原產於溫帶、亞熱帶地區的茭白筍,古稱菰笋、菰,中國食用茭白筍已有千年歷史,而台灣則在200多年前由中國引進種植。 其實,茭白筍並不是真的「筍」,而是一種禾本科菰屬的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之所以被稱為「筍」,原因在寄生於其莖基部的菰黑穗菌,當生長環境適合時,黑穗菌便會刺激嫩莖薄壁細胞之數量及體積異常增生,植株的營養成分亦往該處累積,進而形成肥大的菌癭(音同影),其形呈紡綞狀,潔白修長、肉質甜脆,因此又被稱為「水筍」或「美人腿」。 好水好日照才有它...
by editor | 7 月 23, 2020 | 食
夏季盛放的蓮花(又稱荷花)風姿清雅秀麗,自古以來即是文人墨客喜愛歌詠的對象。周敦頤《愛蓮說》形容它「香遠益清,亭亭淨植。」;陳道復《荷花》讚其「波面出仙妝,可望不可及。」,楊萬里更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寫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其實,蓮花除了賞心悅目,也是經濟價值極高的農作物,它的花、莖、葉、蓮子、蓮蓬等都可供食用或入藥。 鮮美果實,營養豐富 蓮子即蓮花的種子,新鮮蓮子亦是台灣夏季的特色農產。台南白河、桃園觀音為台灣南北兩大蓮子產地,每年6月起傳統市場上即可見到新鮮蓮子陸續上市,7至8月更進入盛產期。...
by editor | 5 月 28, 2020 | 行, 食
今日,樂活風潮、有機小農、永續農業、綠色飲食蔚為主流,假日逛農夫市集,直接跟農夫買當令食材,更是許多人的首選。 國內農夫市集數量近年來不斷成長,從都市到鄉村遍地開花,目前全台大約有60處的農夫市集。從一開始農夫需要四處跑攤設點,逐漸朝向更在地經營、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間深度互動的發展,各市集也常舉辦各類課程與田間活動,帶動假日遊憩風潮。 台北‧花博農夫市集,農產品+展演熱鬧滾滾...
by editor | 5 月 20, 2020 | 食
台灣全年都有竹筍產出,綠竹鮮筍纖維細緻、甜嫩多汁,適合涼拌、煮湯、滷煮、炒拌等多樣性烹調,因此喜食者眾,堪稱台灣夏季最具代表性的蔬菜之一。 每年5至10月更是筍類盛產期,眼尖的讀者們逛市場時不難發現,蔬菜攤上早已出現大大小小的竹筍身影: 身材瘦長、筍殼帶深棕斑點的桂竹筍最早現身,接著是體型壯碩、呈尖錐狀的麻竹筍,而身形彎如牛角、筍殼呈淡黃色的綠竹筍在5月中下旬翩然登場。...
by editor | 4 月 2, 2020 | 食
薺(音同濟)菜,又稱護生草、地菜、地米菜,是十字花科薺菜屬的草本植物。其鋸齒狀的綠葉採輪狀放射生長,尚未抽序開花時,外型乍看與蒲公英有幾分相似。 薺菜生命力旺盛,常見於溫帶地區,但在台灣低至中海拔地區的荒野、農田裡雖然也可見到薺菜芳蹤,但其知名度在國內卻遠不如山蘇、過貓等廣為人知。 薺菜的味道帶著獨特辛香、纖維嚼感豐富,古來即有春天摘食薺菜的習俗,《詩經》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蘇東坡也推崇薺菜美味,作詩云「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鄭板橋也曾在詩中提及「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