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布袋戲文化守護者──台北偶戲館館長蔡易衛的故事

【看展覽】布袋戲文化守護者──台北偶戲館館長蔡易衛的故事

布袋戲或稱掌中戲,自清代中葉,由泉州、漳州等地傳入台灣,吸收了在地傳統的戲曲與不同表演方式的養分,例如籠底戲、古冊戲、劍俠戲、金光戲、廣播與電視電影、串流劇集等多種表演類型,與時俱進且日益增長,遂與宗教信仰,時令節慶融合,穩定地維繫著群眾與社會階級之間關係,在歷經200多年來的流變與傳承,台灣的布袋戲發展也孕育出其獨特的價值和文化語言。...
【台灣職人錄】手工製被師阿龍師──從一絲棉絮到一床棉被的珍貴手路

【台灣職人錄】手工製被師阿龍師──從一絲棉絮到一床棉被的珍貴手路

Profile Foreword 在台灣,曾經有許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由職人手作。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日用品幾乎都可以用機械取代人工,卻仍有極少數的老師傅,堅持以匠人的態度,持續製作著仍然保有溫潤手感、卻可能並不怎麼起眼的「小東西」。造訪這些隱身在台灣各地的職人,分享他們的堅持與手藝,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   人稱阿龍師的蔡順龍,用竹竿撓起棉團,彷彿拿了巨大的棉花糖,一拉一轉抽出薄薄的棉疋,動作輕慢地橫鋪又直鋪,一層又一層加厚白絮,一席溫暖的古早棉被便在眼前展開了樣子……   棉被窟裡堅守老手藝製程...
【日用好設計】李靜敏的惜物哲學5選

【日用好設計】李靜敏的惜物哲學5選

Foreword 生活的質感是由細節構築而成,好設計也不是僅可遠觀的藝術品。2024年,《居心誌》推出全新單元「日用好設計」,邀請各界達人以獨到的眼界經驗與美學觀點,分享他們的生活用物學以及親自挑選、覺得好用的日常小物5選,讓更多人深切感受:美學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日常所見所得,進而習得如何藉由設計改變生活、豐富生活的趣味與歡喜。   身為長年於台日兩地生活及工作的設計師,僕人建築空間整合負責人李靜敏的一天,從打坐冥想、讀經,以及手抄靜思語開始。滿滿的行程是日常,去蕪存菁是生活必須,也是修練和感悟。  ...
【日用好設計】葉忠宜的生活藝術5選

【日用好設計】葉忠宜的生活藝術5選

Foreword 生活的質感是由細節構築而成,好設計也不是僅可遠觀的藝術品。2024年,《居心誌》推出全新單元「日用好設計」,邀請各界達人以獨到的眼界經驗與美學觀點,分享他們的生活用物學以及親自挑選、覺得好用的日常小物5選,讓更多人深切感受:美學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日常所見所得,進而習得如何藉由設計改變生活、豐富生活的趣味與歡喜。   平面設計師葉忠宜同時擁有多重身分,目前是卵形oval-graphic 平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重本書店weight books創辦人、森³ sunsun museum...
【日用好設計】周筵川的閱讀時光5選

【日用好設計】周筵川的閱讀時光5選

Foreword 生活的質感是由細節構築而成,好設計也不是僅可遠觀的藝術品。2024年,《居心誌》推出全新單元「日用好設計」,邀請各界達人以獨到的眼界經驗與美學觀點,分享他們的生活用物學以及親自挑選、覺得好用的日常小物5選,讓更多人深切感受:美學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日常所見所得,進而習得如何藉由設計改變生活、豐富生活的趣味與歡喜。   以會員制經營的bo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