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4 月 13, 2022 | 居
曾被喻為東方巴黎的上海,沿著弧形曲線黃浦江擴散的城市,五光十色的繁榮景象,擠身成為全球頂尖時尚城市之列。然而,藏身在城市角落裡,仍保有許多充滿歷史文化的建築宅邸,在繁忙都會中展現放鬆慵懶的生活步調及場景。 重新梳理70年老宅的肌理 這棟建於1947年的3層樓老宅,是上海目前少數保留的老房子,在高聳的當代水泥建築包圍之下,更顯難能可貴。睿集設計RIGI...
by editor | 8 月 16, 2021 | 居
家是人類安身立命之所,承載生活的同時,也扮演著人與自然、生命的溝通管道;而光與空氣是生命之源,也是營造居所五感的重要元素,如何重整空間的採光、通風與動線,巧妙改善建築的缺點,進而打開生活空間和場景,創造出人與環境重新對話的機會,可說是建築師們永恆的課題。 大溝頂菜市場線性延伸...
by editor | 2 月 24, 2021 | 居
來到台東池上,沿著火車鐵道前行,就能看見池上穀倉藝術館佇立在黃金稻浪之中,那神采奕奕的樣子令人難以聯想,它的前身是一棟容貌滄桑的60年老穀倉。 在當地企業多力米公司、台灣好基金會以及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陳冠華的聯手之下,老穀倉轉型成為地方藝術館,精神糧食替代五穀成了新的內容物,重新用不同角度與常民生活緊密相連,成為老屋節能減碳再生的新示範。 永續設計不是數據說了算 主持設計的陳冠華指出,要把穀倉轉型成美術館,一方面想維持自然採光,一方面又要顧及藝術品保存,或是觀賞者的舒適性,這當中的設計是一連串的權衡。...
by editor | 1 月 11, 2021 | 愛閱讀
台北捷運中山站與雙連站之間的赤峰街,過往曾是鐵道旁響噹噹的「打鐵仔街」,而今除了存留少數五金行和汽車零件鋪,也招徠特色小店進駐。散步在雜糅著新與舊、動與靜的老街區上,能夠邂逅「浮光書店」,格外教人驚喜。 獨立書店的老台北新美感 浮光書店店主陳正菁在〈今天也要一個人開書店〉中提及這是她「人生備忘錄裡的待做事項」。然而,當人生資歷豐足之際,選在粗獷的打鐵街上將夢想付諸行動,難免需要一點「憨膽」。...
by editor | 6 月 5, 2020 | 行
旅行是生活中最美的逗號;旅宿,則是旅行中最美的頓號。 包棟旅宿,與其說是一種宿泊的選擇,更像是一種旅遊的方式。特別是對於不甘於蜻蜓點水,而是想藉由旅行,實現「在他鄉生活」夢想的旅人來說,藉著短暫擁有完整的當地特色民居,成為這城市中的一部分,彷彿在他鄉,也擁有自己的家。 京都町屋,入住凝聚時光的老屋 除了走遊與玩賞,暫居,成為許多旅人對京都的夢想與依戀。過往的風華和當今的時髦並存,在古雅的日式房舍間紀錄著陽光的行走與微風的拂動。近幾年,京都的老屋新生讓舊町屋加入了包棟旅宿的行列,讓想暫住於此的懸念,也由獨特的「町屋」旅宿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