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5 月 7, 2021 | 行
1960年代至今,取法自然的建築風潮已成主流。建築大師們不僅是就地取材,與自然為善,更進一步,讓建築崁入地景,與環境融為一體。 人、建築和自然的共生 世界建築潮流經過不同時代的淬煉,受到現代主義思潮影響,走出了形式主義的框架,返歸到建築與空間的本質思考,對稱、圖騰、形象不再是設計建築的主流準則,建築師們反倒開始討論起環境,關於地形如何起伏、關於微氣候如何流動、或是關於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性……再加上人的使用者經驗,諸如配置、動線、住居等,不約而同呼應了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建築哲學:「人、建築和自然的共生。」...
by editor | 4 月 1, 2021 | 居
現代主義建築有句「建築是生活的機器」名言,這句話不僅在闡釋建築的機能性,也強調建築與生活之間是如何息息相關。建築說穿了,不過就是源自生活的一門學問,倘若能夠走進建築大師的家,看他們如何把建築落實於生活,豈不是更明白建築的意義? 以前瞻思考發展新都市計畫 丹下健三(Kenzo Tange,1913~2005),是獲得普利茲獎的第一位亞洲建築師,也是日本建築界尊崇的精神導師,像是黑川紀章、磯崎新、楨文彥等影響力遍及世界的建築師,都曾隸屬於他的研究室。...
by editor | 3 月 19, 2021 | 居
現代建築之父柯比意(Le Corbusier),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身為開創一個新時代的建築師,要有超乎凡人的創意和想像力,柯比意在世界各地留下許多經典之作,而他為自己與至親設計的兩座建築:柯比意巴黎工作室公寓、瑞士湖畔別墅,不僅展現了生活空間的實驗性,也逐步建構出柯比意的建築哲學。 巧用理論完成實驗性居家 若要探索柯比意的生活,最重要作品莫過摩利托門租住公寓,1931年,柯比意親自設計了這間公寓,1934年正式完工。這棟位於巴黎第16區的公寓又名為「24...
by editor | 3 月 17, 2021 | 居
越南和柬埔寨邊界的安江省喬多克(Chau Doc),是依傍湄公河支流的一座小鎮,過去在興建灌溉設施之前,由於漫長雨季達4~5個月,洪水經常淹沒道路與土地,使得人們在木石或混凝土柱上,使用木框架與鍍鋅金屬浪板建造的高蹺屋(Pilotis House),如今仍可見河畔那成排的浮動房屋景象。...
by editor | 3 月 9, 2021 | 居
垂直森林的概念最早是由義大利建築師Stefano Boeri所提出,這個概念不僅是綠建築最新的里程碑,也是樹木植栽與人類共享生存空間的新方法。今日,這個概念被更多城市的新建築延伸引用,垂直森林,將人與綠地的關係從水平線延伸為縱軸線,綻放成為都市中的立體綠洲。 米蘭‧垂直森林的原型典範 垂直森林要讓人為建築、自然環境共存,需要齊備對於植物、建築結構、風洞、景觀等多方技術研究的匯聚。正因如此,義大利建築師Stefano Boeri的作品「垂直森林」(Bo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