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普羅旺斯的艾克斯地區音樂學院(Aix en Provence Conservatory of Music)。皺褶狀的立面,創造出光與影的折射。

有人認為,日本建築觀念的形成深受其悲劇性命運的影響。自古以來,日本島國上的天災人禍不斷,除了戰亂所帶來的人為破壞,頻繁的地震、風災與火山威脅,影響日本建築師根深蒂固具有「生與滅」的輪迴思維。同時,日本建築師也更多地去思考自然和天人合一的議題。

其中,被稱為「負建築」或「弱建築」的隈研吾(Kengo Kuma),正是自建築素材上起手的自然建築師。他主張建築不必只是混凝土加上裝飾,而可以有輕盈的素材,使空間感更深刻地與大自然結合。儘管這樣的建築可能相對脆弱,或顯得稍縱即逝,卻回應了建築如同生物,具有生命周期的意涵。

↑位於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內的民俗藝術博物館,此地曾是山坡上一片茶園。

在設計中,隈研吾嘗試使用傳統建築所使用的構件,如: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作為設計的基礎。他甚至使用尺度極小的單位建構空間,藉此在立面上創造無數孔隙,允許陽光、空氣、水流進流出,與自然景觀結合。他曾於香港的一場演講中說:「建築物就像人體,需要為它灌注靈魂,並化為自然環境的一部分。」

以建築材料呼應自然環境

↑V&A Dundee設計博物館

舉例來說,隈研吾的代表作之一「那須石頭博物館」使用了多孔的磚石結構,打造出「透明的石牆」,創造獨特的光感空間;而「馬頭町廣重美術館」則完全取用當地雪松為材料,透過層疊百葉形式,成立大器卻不霸氣的景深。2018年9月開幕的V&A Dundee設計博物館更利用2500多塊的石板覆蓋建築,呼應來自蘇格蘭海岸的懸崖峭壁的設計靈感,而這也是隈研吾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建築。

此外,「發揮素材的新一面」是隈研吾極為重要的建築思維。2010年,他在「GC口腔科學博物館」(GC Prostho Museum)中,嘗試不用任何釘子與金屬配件,以傳統榫接「刺果」(Chidori,類似中國魯班鎖)為靈感,將12公分的方形元素轉化為巨大的60×60×200公分或60×60×400公分,打造出如同玩具放大、高達9公尺的三維空間。

↑土耳其OMM藝術博物館

類似這樣的風格,也在太宰府天滿宮星巴克咖啡店和2019年6月開幕的土耳其OMM藝術博物館中可見:他以對疊木料來呼應當地傳統建築特色,並且藉由材料結合光線,重塑了不同的視角。既是低調地融入環境,也重新編碼出古城的藝術風貌。

在台灣看見隈研吾

在台灣許多不同角落,也可以親身感受隈研吾負建築的魅力:新竹新埔鎮南園人文客棧的地景裝置藝術:風檐,即是隈研吾在台灣第一個作品,這是他以九降風為靈感的創作,表現了風拂大地的意象。

↑花蓮迴瀾的星巴克咖啡館

台北內湖的白石畫廊,則是以檜木打造的藝文空間,隈研吾運用水平的檜木作連結,譜寫了極具流線感的空間語彙。花蓮迴瀾的星巴克白色貨櫃門市,更是將舊貨櫃作為素材,使之循環再生,並以生生不息的大樹做為主體設計概念,與港口城市深深連結。

Text ∕ FunnyLi、Sky

Photo ∕ 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