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設計如萬花筒般蓬勃發展之下,我們常忘了回歸初心,設計的基本功能其實在於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前提下,帶入美學,造就許多當代設計典範。位於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的諾維薩德(Novi Sad),即將出現令人期待的環境工程設計「肘影橋」,正是融合解決環境問題、社區開發與美學的最佳案例。

 

每年4、 5月,多瑙河水流漸強,減緩了灌溉水系DTD運河的水流,稱為“春季匯流”,為防禦洪水,並加強兩岸地區的開發,諾維薩德地方政府廣昭賢士,最終由Branislac Redžić和Dragan Ivanović創立的建築工作室ARCVS在競圖中脫穎而出。他們參考歷史上多功能橋的知名案例,如義大利佛羅倫斯老橋(Ponte Vecchio),威尼斯里亞托橋(Ponte di Riato)等,提出了名為「肘影橋」的多功能橋建築。

 

“肘影”深植於伏伊伏丁那地區(Autonomna Pokrajina Vojvodina)典型的兩種古老傳統:「肘房」是伏伊伏丁那的傳統財富象徵,它指的是兩條街道兩角的房子;「肘部」亦代表一個基於前臂大小的古老長度單位。取名「肘影橋」巧妙地涵蓋了兩種意義:即將坐落在在水電系統另一端的肘部匯合處位於下游約180公里處之外,更將串起兩岸—一端是建於17世紀後期的彼得羅瓦拉丁堡壘(Petrovaradin Fortress),另一端則是港口舊工業建築的美學。

肘影橋將擁有高達10米,寬度為12米厚實的支架形耐侯鋼(CortenSteel)結構。上層佔地2500平方米,規劃為私人酒店和辦公室,下層為公共通道,規劃為商店街,將有食物攤位和商店進駐,提供民眾悠閒的逛街,俯瞰下游數英里的多瑙河景觀。

 

橋的兩側,將由玻璃牆圍繞的螺旋斜坡,為行人和騎自行車者提供“舒適的通道”。騎著車,你將通過大廳—一個會隨著天氣調節溫度的空間—,大廳兩側分別是多功能區和健身房。肘影橋不僅為人所使用,電信、天然氣、水、供熱水和污水的基礎設施路線,也將穿越橋身抵達對岸。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