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於古典針灸與中醫經絡研究的中醫師沈邑穎,以閱讀為養分,揭開《黃帝內經》的千年智慧,將深奧的中醫理論轉化為淺顯易懂的養生觀念,透過經絡解密人格與情緒,醫病也醫心。

 

書房裡的自我修行

多年來,沈邑穎以醫為志,以書為友,從古籍裡追尋身體與宇宙的對話,也從臨床經驗中印證經絡的奧祕。

「治病若只看病,會忘了人;讀書若只求知,會忘了心。」沈邑穎的閱讀旅程從經典出發,也不止於經典。除了醫學典籍,她也閱讀哲學、詩,甚至園藝書籍。在她的診間裡,問診往往像是一場對話──談氣候、談生活節奏,也談內在的焦慮。閱讀能培養「慢」的感受力,而醫學的本質,其實正是「慢」的藝術。

書架一角擺著乾燥花與陶壺,沈邑穎說,那是「調氣之物」。閱讀《本草綱目》時,會同時聞著茶香;讀《莊子》時,則會讓窗開一縫,聽風聲穿堂而過。她相信這些微小的感官經驗,能讓文字與生活互相滲透。

沈邑穎也常在書房靜坐抄經,一筆一畫,像在調氣。抄寫過程中,心息漸穩,筆勢柔和,那是一種自我修復的儀式。「中醫強調天人合一,若醫者本身心浮氣躁,又怎能望診於他人?」這句話,道出她對閱讀與修為的體悟。

 

臨床現場閱讀生命

成為醫師後,沈邑穎更深刻感受到「閱讀」不只在書頁之間,也存在於病人的表情、呼吸與沉默之中。她回憶,有位長年失眠的患者,所有檢查指數都正常,唯獨脈象細微如絲。她終於在一次問診時察覺,那不是單純的身體疲倦,而是長年壓抑的悲傷。那一刻,她明白:「有時候,醫師所讀的,不是身體,而是靈魂的訴說。」

這些年,沈邑穎持續推廣中醫文化講座,也指導年輕醫師。她說,當代醫學過於依賴檢驗與數據,而忽略了觀察的細微。「我希望年輕人重新學會看──看氣色、看語氣、看生活。」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也是一種閱讀生命的練習。

「唯有讀懂身體的語言,才能真正照顧好自己。」這是沈邑穎最常說的一句話。她笑言,其實中醫的世界並不神祕,而是一種對生命的觀察學──脈象的起伏、氣色的流轉、季節與情緒的牽連,都在訴說著一種溫柔而深層的秩序。那是醫者的柔軟與堅定,也是她獻給時代的一帖心方。

沈邑穎推薦書單:

◎沈邑穎《12經絡人格解密:身心共振的中醫之道》
◎沈邑穎《經絡解密【卷一–卷六】套書》
◎沈邑穎《古典經絡針灸大家:周左宇醫道精要》
◎沈邑穎《中醫護好心:護心不能等!掌握疾病先兆,跟著經絡走就對了!》
◎王怡仁《賽斯書輕導讀》
◎陳昌駿編《圖解黃帝內經大全:以現代手法詮釋中國傳統醫學的經典巨著,自己的健康自己護!》

 

《名人書房》沈邑穎:閱讀滋養身心,讀懂身體的語言

 

《名人書房》社群
▸ YT
▸ FB  
 IG 
▸ Podcast 

 

▍名人書房線上書展

 

▍重溫《名人書房》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第五季
特別篇
第六季

 

Text/Y.S
Photo/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

 

延伸閱讀:

【名人書房】連俞涵:與書交流,是這世上最浪漫的事

【料理檯饗宴】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走進巴黎異想世界的甜點劇場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