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eword
在城市小宅的夢想設計──居住在城市中如何擁有花園?在櫛比鱗次的大廈中,如何獲得天光的變換?在單面窗的住宅單位裡,如何擁有自然通風的各種可能……即使是城市蝸居,仍然可以實現美好的家之夢。
典型兩到三房的小宅,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收納空間不足與生活尺度受限。要讓小宅住起來舒服宜人,小福砌營運長孫維澤指出,設計的第一步並非急著堆砌元素,而是先釐清真正的需求。
「收納的本質,不在於怎麼做櫃體,而在於留下真正需要的。」孫維澤解釋,許多人在裝修自宅時,總希望把所有的美好想像都放進家裡,但空間承載有限,協助業主「斷捨離」,正是設計師的重要任務。
J型與P型人格收納學
在著手設計前,設計師會先了解使用者的生活現況,從收納情境中掌握日常習慣。孫維澤以 MBTI 舉例,J 型人格與 P 型人格需要的收納方式便截然不同。
J 型人格習慣一回家就將物品歸位,適合規劃分類明確的連續櫃體,依序放置行李箱、外衣、嬰兒車、採購備品等,為每樣物品設計對應的位置,方便隨手收。相對地,P 型人格的習慣是「先暫放、再整理」,更適合安排「小倉庫」暫存區,避免物品堆積在公共空間造成凌亂。透過設計協助使用者維持秩序與舒適,家才能真正成為讓人放鬆的所在。

「在任何設計開始前,我都建議先學會取捨。收納不是花錢堆放用不到的東西,而是為了創造留白,展示興趣與收藏──像是公仔、畫作或藝術品。」他強調,櫃體的數量應源自精準的物件統計,若要預留彈性,可多保留20%的容量,但不宜過多,否則只會成為囤積的溫床。

軟隔間讓空間留白呼吸
不少人為了親友來訪而堅持保留「客房」,但實際使用頻率往往偏低。孫維澤建議,與其設計一間閒置的客房,不如以「彈性空間」思考,比如把客房結合書房或更衣室,只在需要時才利用軟隔間,使開放或半開放空間可以轉換為獨立的休息空間。
而軟隔間的手法多種,比如保留互動感又維持一定隱私「半高牆」,常用於書房或工作區,以及低成本的「拉簾」適合臨時性或短期需求,未來再升級為硬隔間也容易,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在牆面凹處或畸零角落,比起用「系統櫃」填滿,孫維澤更偏好以「家具」取代,一來可以按需求選購,如要隨手放鑰匙或小物用,則擺邊桌或邊櫃,如是為了便於整頓儀容,則可放穿鞋椅與全身鏡,可移動的家具能隨生活習慣改變而滾動調整,讓裝修的使用壽命更長。

選對材料打理好輕鬆
想維持家中整潔,材料與家具選擇至關重要,特別是對有寵物或幼童的家庭。沙發可選皮質或易清潔布料;牆面建議採用耐磨、可水洗或易修補的乳膠漆。

若廚房採玻璃拉門,使用具有紋理的長虹玻璃或毛玻璃時,要注意將光滑面朝向廚房,以防油污卡縫、清潔困難。這些細節雖小,卻是讓家更乾淨、更舒心的關鍵所在。

Text/FunnyLi
Photo/福砌設計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