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建築與環境影響著人類行為,也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模式。韓國建築師俞炫準,細究古今、詳探東西方空間與時間,綜觀「建築」、「城市」與「生活」的獨特視角與深刻洞察,他在《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著作中提出許多發問與描述,意使讀者透過城市看見人類的生活樣貌,同時看見過去、現在與未來,傳統與尖端科學的相遇,探究人類如何打造出自己的居住空間,並提出一個能夠創造多元生活的空間藍圖。


 

建築的競爭關係

每個時代裡都存有競爭關係。1970年代的韓國音樂界裡,南鎮與羅勳兒互為競爭對手;1990年代,則是「H.O.T」與「水晶男孩」的對決。競爭對手之間往往會因為競爭而砥礪彼此成長,其他人也能夠藉由比較兩者的不同而對該領域擁有更深的理解。

建築界裡也存在著這種競爭關係。如果有人問「二十世紀最優秀的住宅?」或者「二十世紀最優秀的建築師?」最常出現的建築師有兩位:代表美國的建築師法蘭克.洛伊.萊特以及代表歐洲的建築師勒.柯比意。現代建築的四大巨匠通常被認為是法蘭克.洛伊‧萊特、勒‧柯比意、密斯‧凡德羅、阿瓦‧奧圖。假使要從這四強裡選出兩名進入決賽的話,我們可以說,必然是萊特與柯比意,且兩人的建築風格完全不同。人們通常會以建築師的代表作品為例來說明其建築哲學與風格,但不同建築師的代表作品可能是教堂,也可能是美術館。若要進行真正的比較,則必須讓住宅出列,因為住宅可說是所有建築的幹細胞:住宅延伸出更多房間的話,就會變成旅館;住宅的客廳變大的話,就會變成美術館。因此,最能夠表現出某建築師的建築哲學的就是住宅。萊特與柯比意各自擁有其代表住宅作品,且兩者所展現的建築哲學可互為對比。接下來,我們將一探兩大現代建築巨匠在住宅作品上的對決。

↑落水山莊Fallingwater

 

完美結合瀑布的房子

萊特的代表住宅作品是「落水山莊」,它位於美國賓州熊奔溪(Bear Run)溪谷,英文名為「falling water」,因為該住宅旁有一座小型瀑布,「落水」指的便是瀑布。由名稱可知,該住宅的設計是始於瀑布,也終於瀑布。簡而言之,它是一棟良好地反映了周圍自然景觀的住宅。落水山莊的每一層樓都有露台,是適合觀賞瀑布或周圍森林的絕佳地點。客廳的地面有一扇能夠向下開啟的水平玻璃門,方便屋主向下走到溪水處。打開門、走下階梯之後,可以在溪裡游個泳,再走回住處。夏季若開著那扇門,由溪流帶來的涼爽的風能夠吹進客廳,宛如天然的冷氣。用來建造此住宅的岩石都是從附近取得的,岩石本就存在於大地,後來也變成了住宅的主要基礎。此住宅的設計因細細地考量了周圍的自然環境而著名,例如,住宅結構的某一處為了避開原本就挺立在那裡的樹木,而作了圓形挖空的設計。此住宅的露台則是以「懸臂」結構建成的,「懸臂」指的是建築在沒有柱子支撐的情況下像樹枝般地向外延展出去,所以住宅的整體也看似一棵樹木。

關於落水山莊,有一則著名的小故事。萊特尚未開始設計住宅時,突然接到屋主的一通電話,說他即將到訪,萊特便在幾個小時之內就把住宅設計圖都畫出來了。據說,萊特畫設計圖的時候,都記得周圍每一塊岩石、每一棵樹木的位置,就像莫札特是先在腦中創造出音樂再將音樂記在樂譜上的傳說一樣,可見萊特是位非常了不起的天才建築師。萊特的母親是幼兒園教師,據說萊特將母親給他的樂高玩具積木拼出許多形狀,驚豔了身旁的人。或許正因如此,萊特所設計的房子就像是玩具積木每次都能夠作成不同的形狀一樣,每個作品皆依照當地環境條件而具有不同的模樣。萊特的建築也被稱為「有機建築」,正如其名,它們都像是從地裡長出來的,是與土地密不可分的建築,不只使用了能夠從周圍取得的建材,更運用了大自然的構成原理。即使歲月流逝,他的建築設計也永遠保有價值。

↑薩伏伊別墅Villa Savoye

 

宛如物理定律的房子 

柯比意的代表住宅作品是「薩伏伊別墅」,它展現的是完全不同的設計策略。薩伏伊別墅運用了柯比意所提出的「現代 建築五大原則」,分別為「底層挑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水平帶窗」與「自由立面(建築的正面)」,這些建築特徵即建築以鋼筋混凝土建出柱式結構時所會出現的空間特徵。

由於不久前發生的浦項地震事件,韓國國民可能都聽過「底層挑空」這個名詞,底層挑空指的是地面層只留有柱子,整個房子是蓋在一樓柱子的上面。因為有混凝土的柱子,我們得以將建築蓋在地面層之上。因為不再是由牆壁支撐著屋頂,所以建築師得以自由地決定牆壁位於建築平面之內的位置。基於同樣原因,由於牆壁不受力,玻璃窗能夠發展為橫向長窗,建築立面的設計也得以不受限制。此外,由於屋頂是以平坦的混凝土板(concrete slab)建成,可以開闢屋頂花園。沒有牆壁的地面層則可以作為停車空間。許多別墅或小型建築都會採用這種結構。

從某個角度來看,柯比意將這些現代建築本就會有的特徵整理出來並定義為「現代建築五大原則」,彷彿是自己創造的法則一樣,也算是柯比意的能力。柯比意所處的二十世紀前半葉 可說是愛因斯坦的時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大力地衝擊了全球的知識界,無論是藝術、音樂、建築,全都受到了影響。聰明的柯比意似乎也像愛因斯坦或牛頓一樣,認為這個世界上存有某些定律。許多物理學定律能夠適用於宇宙的任何一處,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能夠適用於太陽系,也能夠適用於仙女座星系。就像物理定律一樣,柯比意似乎認為,可能有某種建築上的定律能夠在歐洲適用,在美國適用,在亞洲也適用。

後來,他所提出的現代建築五大原則正如他所想地在世界各地都能夠適用。但是,也因為他那遠大的夢想,如今我們不管去到世界各地都會看到很相似的建築,那種風格被稱為「國際主義風格」。以前,每個國家與地區都會依照不同的氣候與地理而建造出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築,現在,在任何地方看到的建築都長得很像,不管是首爾汝矣島的辦公大樓,還是埃及開羅的辦公大樓,都會長得很類似。二十世紀可說是以工業化與全球化為兩大特徵,二十世紀的建築領域也一樣,全球各地都建造了能夠大量生產的建築。如今,不同的國家能夠大量生產出相同結構的汽車,建築領域裡也誕生了這樣的標準結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韓國的大型公寓社區。

(本文節錄自《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作者:俞炫準
譯者:邱麟翔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Editor/小島與松
Photo/典藏藝術家庭、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經典書齋】國宴與家宴,光陰的故事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