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自從在美國就讀高中時的建築課中完成了第一件自己的模型作品,李芝瑜就與建築結下了不解之緣,她以建築這一門學問為起點,數十年來樂此不疲地尋求各種寬廣的可能性。

在經典原型上創新,透過創新再造經典之作

追求美,是李芝瑜的建築原點,但她也不諱言這個名詞曾幾何時竟被視為一個陳舊的詞彙。「其實有經典才有創新,創新之後又會出現更多的經典,兩者之間並非互為因果,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李芝瑜解釋道,「有些設計你看得再久都不會膩,每一次都能從中感受到不同的精采,這就是經典的原型;而有些創新做到了一個程度,自然就會成為下一個經典。」

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以及古根漢基金會遍布全球的幾座美術館,都是人們首次前往一座城市時必定造訪的經典景點;而如首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女性Zaha Hadid,其獨烈的建築風格,則是從一開始的創新如今變成多數人心中的經典,「這些始終存於人心的作品既是經典,在精神上也是一種永續的建築設計。」李芝瑜說,另一種永續的概念則是與環境有更多互動及貢獻,「以綠建築為例,需要面對並解決一些問題,屬於實體、機能上的永續。」

↑李芝瑜認為,首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女性Zaha Hadid,其獨烈的建築風格,則是從一開始的創新如今變成多數人心中的經典。(圖為東大門設計廣場DDP)


真正的城市美學運動,須透過對話產生深度

對於美的追求,也讓李芝瑜致力於推廣生活的美學感知,一肩扛起Open House Taipei總顧問的重責大任。

創始於英國倫敦的Open House活動,是每年串聯全球50個城市共同舉辦的活動,2020年獲官方授權後引進台北,在每年11月第2個周末的48小時裡,以「全民參與」的精神,免費開放隱身於都市中的精采空間。「打開台北」首次舉辦即開放50多個點,2022年更打開上百個點,藉由不同主題的規劃與串聯,這座城市的深度與廣度,在市民與空間主理人的對話之間獲得延展,建立了互相溝通、交流的關係。

「Open House是重複性的累積,也是用不同角度閱讀這座城市的活動,即使是平常就能買票參觀的空間,在這個時間點也能透過對話得到完全不同的體會。」李芝瑜以北投文物館為例,「為什麼它的樓梯這麼窄?原來當年必須考量穿著和服時的步幅!如果沒有對話,我們就算走過上百次都不會有所體會,這就是對話之後產生的深度,而這樣的深度,才是真正的城市美學運動。」

↑作為Open House Taipei總顧問,李芝瑜試著帶領大家透過不同角度閱讀城市之美。


建築是乘法的運用,跨越各領域的千種可能

「我覺得建築是乘法的運用,與各種領域、各行各業都可以連結。」若將「建築」視為被乘數,乘以「旅遊」即形成了一張完美的旅遊地圖,乘以「美食」則能在種種建築空間中感受大饌小吃的美好,當然,建築與數位、教育也能產生各種連結。在這些建立連結的過程之中,廣學博究的李芝瑜享受深其中的趣味,「建築沒有結論,也沒有正確答案,它的寬廣多元正是我從未失去熱情的原因。」

2023年,《居心誌》特別邀請李芝瑜撰寫每月專欄,結合國際觀與在地思考的角度,揭示建築跨越了工程技術與人文思想的各種可能。在即將起跑的《居心誌》專欄之中,李芝瑜將會以旅遊串連起目前關注的多元領域,輔以數篇觀察與分享,深入淺出地說明建築的乘法關係:隨著農曆新年的腳步走訪大稻埕的老屋與新生,在春暖花開之際拜訪威尼斯雙年展;盛夏時節前進台東藝術節,初秋則轉向第2屆馬祖國際藝術島;10月在Open House Taipei開跑之前盛大預告,12月則將分享聖誕樹成為裝置藝術及微建築的種種精采設計。

↑在2023年的《居心誌》專欄,李芝瑜將會以旅遊串連起目前關注的多元領域,說明建築的乘法關係。(圖為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Jaume Plensa的雕塑裝置)

從教學到研究、從策劃活動展覽到雅俗共賞的專欄,無論主題是建築、藝術、旅遊、數位發展運用或城市美學,李芝瑜將以不同的方法說明,使得抽象的概念藉由具體的實踐化為故事,為讀者打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也打開了建築乘法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Text/林蔚秦
Photo/葉仁傑、Teerachat paibung、Don Mammoser、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看人物】櫞椛文庫林廷璋:閱讀,是一種交流的管道

【看人物】張曼娟:閱讀,是最美的想像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