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張曼娟

知名作家與中文系教授,30餘年來影響海內外眾多讀者,開創文普書的寫作,也是文學經典閱讀的導航員。當學生時最喜歡課外讀物,創辦「張曼娟小學堂」至今已超過10年,2006年起陸續創作「奇幻學堂」、「成語學堂」、「唐詩學堂」、「論語學堂」,致力推廣少兒中文力;亦編選「張曼娟的課外讀物」系列,導讀世界文名家的短篇傑作,藉由好看的故事,將經典帶入日常生活,打開孩子們更廣闊的人文視野。

 

智能商品扭轉當代的生活模式,帶來便利也帶走美好,其中閱讀與書寫的改變是最難以承受的「重」。對於這個「失去美好語彙的一代」,張曼娟無限感慨,而她選擇透過不間斷的導讀,帶領讀者從文學經典中找回生命裡失落的一角。

在實現自我中保留純真

回顧成長過程,善於說故事的她,始終無法忘懷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創作的《小王子》。26年前,張曼娟以一人分飾多角講演《遇見小王子》有聲書,帶給許多讀者聽眾與小王子相遇的感動。2015年,她再次創作《遇見,親愛的小王子》,詮釋全新的體悟。

「小王子有B612,我們也擁有屬於自己的星球……每一次遇見小王子,總能讓我們再度想起自己在這個星球上,曾經有過的模樣。」是啊!喜歡小王子的人,總想找回原本屬於我們卻在成長中被遺忘的部分,比如說,純真。

何以對小王子情有獨鍾,張曼娟如是說:「這是既現實又非現實的故事,沙漠、商人、酒鬼是真有其人其事,而小王子看似不真實,卻又與我們似曾相識。他代表著人們失落的天真與純粹。」她進一步解釋:「與其說對小王子著迷,倒不如說,我們在遇見小王子時,又展開了一場自我追尋之路。」

自我實現一定等於眾人認可的功成名就嗎?她搖搖頭,以動畫電影《小王子》為例,說:「人一旦丟失了自我,就像長大後的小王子,過著瑣碎而不快樂的生活。」重點不是他變成打掃煙囪的工人,而在於不快樂,這才是生命最悲慘的狀態。「當我們能夠保留住內在美好的特質,就是自我實踐。」這個答案看似簡單,卻值得再三咀嚼。

找回每個人遺落的美好

就像修伯里的獻詞:「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誠然,我們在變成大人的過程,自動地封閉了感官知覺,卻忘記了還是小孩時對這個世界滿是好奇與想像。

張曼娟的導讀,開啟不少人對於《小王子》一書再發現,像是面對主流價值的勇氣,而不是只會重複別人說的話;至於小王子與玫瑰之間的情愫彷若「多元成家」的概念,探討愛情本質是「善變」或「不變」?狐狸則教小王子「豢養」,隱喻人生種種都需要時間醞釀。

最後小王子說:「真正重要的事,是肉眼無法看見的,你必須用心靈去感覺。」提醒我們思索「快樂」從來就不需要仰賴任何事才能達到。張曼娟認為:「人生在世,是為了要經歷一切。」生存本身就是快樂的事。「如果這不是你想要的世界,就自己去造一個。至少我們能夠打點自己的小宇宙。」

 

Text/吳佩霜
Photo/陳宗怡

 

延伸閱讀:

【看人物】張曼娟:閱讀,是最美的想像

【看人物】李偉文:閱讀,是最簡單的幸福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