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繩文遺跡中曾出土過一批陶器,有以漆接著的痕跡,證實了早在萬年之前,日本已有以漆修補物品的技術。室町時代之後,這項修補技術結合了蒔繪技術形成金繼工藝,隨著茶道精神與侘寂之美的普及與深化,讓修補也有了藝術成分,也讓日本的美學意識再次昇華。

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

金繼,在日本稱為「金缮い」,不僅僅是用於黏合碎裂的器皿,金繼的技法並不是掩去或隱藏經過歲月所造成的破損及傷痕,而是將這些過程與現象結合由金、銀、朱色綴上的景色,讓人們對器物的記憶與歷史有著深刻印記,同時施加新的調和,在賦予延續的可能同時,也能增添愛物之心與惜物之情。

↑工匠精神的傳承結合現今的審美觀點,經由再造過程在方寸之間覓得生機。

這種特意讓損傷更為顯眼、進而視為美感的作法,在其他文化的美學意識中並不多見。然而若從影響日本人至深的禪意與侘寂美學思考,或許並不難理解,如同稚子的純真無邪是美,歷盡滄桑與悲喜、體驗過種種人生曲折的人,擁有的是另一種魅力。

↑金繼工藝最一開始是源於生活,如今成為高於生活的藝術。

金繼,以字面上解讀係以「金」作為承繼修繕的材質,事實上這項工藝是以漆作為修補的黏合劑,甚至可以說金繼的本體在於漆,絢麗的金粉與蒔繪僅作為裝飾之用。以漆黏合,是由於燒製完成的陶瓷器的結構產生收縮變化,無法以新的黏土或釉藥達到補合的作用。生漆與陶土乍看之下是毫無干係的材質,但這兩種源於自然的物質卻透過人類的技藝與傳承有了美好連結。

殘瓷與古老技藝扶持交輝

金繼這門傳統工藝實行起來得花一番功夫,首先,器物的種類繁多,辨識陶瓷器的種類與破損的型態是最基礎的能力。有時器物破損嚴重,工匠可自斷面獲得關於材料與技法的資訊;有時器物上或許有著難以判別的裂痕,此時工匠不僅以觸覺及視覺判斷,甚至會將器物在耳畔緊握,以發出的聲響判斷破損程度再決定如何修補。

判定破損狀態之後,工匠會依破損的程度與類別不同,進行清洗、固化、接著、成形、填埋、上底漆、塗漆、拋光等工序,其間必須反覆多次拋光確保接著時不會產生錯位,破壞器物應有之美。

↑隨著新舊共生再創價值思潮興起,市面上陸續有金繼工藝教學課程開辦,讓人得以一窺金繼之美。

以漆黏合之後,作為金繼的命名由來的金粉、不過度炫目且適合白色器皿的銀粉、具有柔軟質感與淡紅色澤的錫粉,或依器物的材質以色漆上色,亦有採施以蒔繪等技法,也有工匠刻意將修補處以色料繪製成相映成趣的模樣或圖案,別具一番風流雅致。

↑金繼這項工藝是以漆作為修補的黏合劑,絢麗的金粉與蒔繪則是作為裝飾之用。

也因為須施以金繼工藝的器物,需要修補的原因往往來自於偶然,那份不帶刻意、甚至需要幾分巧合的機運,在器物上化為如閃電般的燦亮,或一彎沉靜蜿蜒的川流,又或是一潭淨水,種種意象在想像力中奔馳,最後於心中落定。

無論是修補的思路、材質、工法或是單純以欣賞的角度,金繼都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它賦予了破損的器物全新的生命與氣質,不掩飾缺失的存在,進而將不完美視為必然,為共生並存的無常之常。抱殘守缺,是美學也是哲學。

 

Text/林蔚秦
Photo/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侘寂美學】從低限主義到侘寂美學建築(下)

【侘寂美學】日庭園至高之境:枯山水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