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詹鳳春

台灣第一位在日本取得樹木醫執照的女性,既是奔波在山林與城市間為樹木竭盡心力的良醫,也是在大學講堂傳講授樹木醫學的大學教授。在逐季逐歲的光陰流轉中,時間觀逐漸與壽命可達數十甚至千百年的樹木同步,進而悟得了順應自然的生命智慧。

 

與樹木的約定,初心始終不變

冬季是樹木醫工作最繁重的時期。落葉樹種在冬季進入休眠狀態後根系停止活動,此時著手進行整頓植栽基盤、改良土壤、移植等工作,才能盡可能降低對樹木的負擔。然而,時序進入春天之後,詹鳳春和她的團隊也沒能閒下來,「這時候要去複診,驗收在冬天救治的樹恢復狀態是否一如預期,還要修剪枯枝,幫樹木整形。」此時迎接詹鳳春的盎然生機,對她來說是最大的慰藉。

但若來不及在冬季處理,當然也不能放著不管。詹鳳春曾在某年3月為一座桃園的小學救治櫻花樹,由於處理及時、診治得宜,到了4月已有繁盛姿態。「其實那棵樹問題很大,但是時機抓得對,還有小朋友在旁邊加油,就恢復得好。」邀請詹鳳春前往救樹的小學不少,她不僅為了學童安全著想,採取不使用任何藥劑或肥料的自然工法,還會加碼推廣生命教育課程,「只要小朋友開始喜歡樹,知道樹原來也會生病,這樣就夠了。」一心只想著樹木的詹鳳春,願望很小卻很踏實。

愛樹更要讀樹,用心理解它們

長年居住在日本的詹鳳春,觀察到當地的自然教育落實得相當徹底,在樹木面臨病蟲害威脅時,政府和學校的作法是邀請孩子們共同參與救治。「像在櫻花樹樹幹鑽孔的小蠹蟲,是近年很嚴重的蟲害問題,日本學校和市政府就會在暑假宣導,請孩子們拿家裡現成的鐵絲去戳樹洞,把小蟲戳出來上繳就能賺零用錢。」

詹鳳春分析,孩子在過程中會發現原來樹會被蟲咬,以實際行動護樹可以激起愛樹的精神;日後經過樹木時,也能促成孩子主動觀察樹木的狀態。「如果哪一天這棵樹枯萎了,他們會以有愛的心情去面對這棵樹,感覺到樹是有生命的。」以實務和行動在潛移默化中促成生命教育,讓孩子親近大自然,確實遠比透過教科書照本宣科來得有感。

「台灣對樹木的基礎教育還不成熟,除了沒有很好的教科書,學校也沒有從小教起,沒有真的讓大家去理解樹是什麼。」這樣的問題不只出現在基礎教育,詹鳳春認為甚至連在大學都有一樣的問題。「比如說,大學景觀系的老師會告訴學生這棵樹叫什麼名字,卻說不出這棵樹到底要什麼,沒辦法教樹的個性,所以問題就來了。在做植栽設計的時候,你只知道它的樹名,卻不知道它喜不喜歡日照,討不討厭風,最後設計圖都很漂亮,種的地方卻錯了。」

高等教育對自然教育與對樹木的理解還留在初階,民間團體的思維也不見得比較進步。「有些團體會認為不應該剪樹,卻不知道剪樹是一種更新。」詹鳳春解釋,樹葉行光合作用的能力會隨著年歲降低,必須經過適當地修剪才能夠進行回復,「就像我們剪頭髮的道理是一樣的,適時地修剪很重要。」

從樹的生老病死,省思生命知識

詹鳳春認為同樣需要更新的,還有人們對於生命的莫名執念。

俗稱樹癌的褐根病,對都會行道樹而言是致命的瘟疫。在健康的土壤環境中,強健的生態菌叢保護著樹木不受病原菌侵害,但公園的貧瘠土壤中沒有足量的益生菌提供抵抗力,當樹木一朝染病,病菌就會迅速蔓延。台灣目前的慣行作法是挖除銷毀受感染的樹木後,以藥物進行土壤燻蒸,病菌被殺死了,土壤也完全失去生機,在當地活動的人們更可能面臨藥劑所帶來的風險。

日前一所台南小學的老榕樹得了褐根病,校方為了學童安全不願意用藥,因此邀請詹鳳春前往勘查處理,由於老樹已沉疴難癒,她便建議校方放棄救治。「有位老師提出在媒體看到把樹吊起來截除病根後以支架撐起、讓氣根慢慢長成樹幹的方法。我反問他:你願意讓小朋友看到這樣殘忍的景象嗎?」

身為樹木醫,只要還有一線生機,詹鳳春從不放棄任何一棵樹。然而,褐根病不是一般的病,除了截根、使用最毒的農藥之外完全無計可施,況且就算這麼做也不能保證痊癒。「樹木醫的道德,在於治療一棵樹時減輕它的壓力跟痛苦,這才是我們救樹的重點。」對她而言,為了救樹把病根截掉、離地漂浮,那樹也不再是樹了。當大人為了救樹不擇手段,對孩子而言真的是成功的生命教育嗎?

詹鳳春說,道別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但若將老樹伐除後,在原本的樹穴舉辦一場烤番薯會,讓土壤經過烤炙進而殺菌,之後再種下新的樹,期待下一個百年、兩百年,何嘗不是另一種讓愛延續的方式?

從森到林、從林到木的自然之語

巍然挺立、綠葉成蔭的大樹,歲月的流逝對它來說彷彿只是瞬間,許多人都有著這樣浪漫的誤解。樹,當然也有壽命的極限。詹鳳春診治老樹時看的不只是當下,而是為它規畫著下一個20年甚至一世紀。

「當我們在治療一棵樹,發現它已經連根葉都不想長的時候,就不會再勉強它,但我最後還是會告訴樹木,如果你撐不住的話沒關係,我一定幫忙救治你的小苗。」詹鳳春以櫻花樹為例,即使主幹衰弱或被伐除,只要還留有些許枝幹便能轉化成供應不定根或二代木的養分,將餘生的所有氣力化為小芽嫩苗,以相同的基因延續樹木的世代交替。

從多年前帶領學生救治台大梅峰農場的八重櫻,到近年治療阿里山的染井吉野櫻,詹鳳春都會盡力為面臨老化衰亡的老樹留下第二代,留下可以代代相傳的生機。她為了樹木所做的努力,也像櫻花樹一樣義無反顧,毫不保留,也許一朝樹木的形體不再,生命仍然擁有綿延永續的可能。

 

▋延伸閱讀:
【居心誌】人物專訪 ✕ 詹鳳春

 

Text/Anya Lin
Photo/葉仁傑、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看人物】詹鳳春:種樹有方法,救樹有訣竅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