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房】穿過味覺的記憶──咖啡館

【小書房】穿過味覺的記憶──咖啡館

Foreword 美食,是最溫柔的時光載體。朱天衣在《穿過味覺的記憶》中,將日常餐桌化為回憶的舞臺,以一道道熟悉料理,描摹生命中難以割捨的情感與時代軌跡。從玉米到水餃,從麻油雞到米粉湯,每一道菜餚都藏有家族的故事、青春的痕跡與文化的溫度。在她筆下,食物不只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時間的見證者──記憶裡的香氣,能喚醒童年、重逢親情,也拾回那些已然遠去的風景。這本書,是一場咀嚼過往的深情之旅,也是一封寫給家的味覺情書。  ...
【設計師書店】當泡澡變成閱讀──你來到的,不只是圖書館

【設計師書店】當泡澡變成閱讀──你來到的,不只是圖書館

Foreword 獨立書店的風潮方興未艾,不同主題、風格的獨立書店持續綻放。 其中,有部分由設計師打造的特色書店,以設計為選書主軸,以空間為風格展演;亦有甚者,邀請不同文化領域權威擔任選書顧問。而走訪這些書店,透過空間與文字,我們閱讀設計生活更豐富多采的可能性。   在台北松菸園區的北側,有一處不易發現的轉角。穿過煙廠的舊管線與厚重歷史,在一道道微微泛光的牆面後,你會遇見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澡堂」。但這裡早已不再是往昔工人洗去勞累的地方,而是一場閱讀的沉浸體驗,一座讓知識與感官一同甦醒的文化場域。  ...
【名人書房】龍應台:透過閱讀,照見人生來處與歸途

【名人書房】龍應台:透過閱讀,照見人生來處與歸途

從《野火集》燃起的社會關懷,到《大武山下》、《注視─都蘭野書》書寫的自然注視,龍應台的文字之路,正如她人生軌跡從城市走入山林,不變的是從犀利的社會評論到深入山林的自然觀察,她的筆觸始終以敏銳的「注視」關懷人心。   親情為名的遷徙,開啟一場與自然的對話 如今的龍應台,在台東都蘭山下與動植物為鄰,不再是文化官員或輿論領袖,而是一位以筆為犁、深耕土地的書寫者,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習與萬物共存的意義。這些轉變不僅來自於住所的遷徙,更是一場關於人生、自然與存在方式的深刻反思。...
【小書房】麻雀雖小內蘊深厚的地方微型書店「日榮本屋」

【小書房】麻雀雖小內蘊深厚的地方微型書店「日榮本屋」

Foreword 征戰新聞界20餘年的詹慶齡,因主持《名人書房》節目與閱讀結緣,延伸出《島讀臺灣》系列,展開一場以書為名的島嶼旅程。《島讀臺灣2:旅讀的理由》再度出發,實地走訪12家風格獨具的獨立書店,從城市到山海,細細描繪閱讀的風景與人情。每間書店都是一種人生觀的展現,每位書店主人也以選書回應世界的方式,述說著對土地與文化的熱愛。書頁之間,是城市的靈魂;書店之中,是你我都能歇腳的精神角落。帶上這本書,為生活尋一處剛剛好的閱讀所在。   「日榮本屋」 地址:苗栗縣苗栗市中山路129號...
【名人書房】江賢二、吳錦勳:藝術即閱讀,用光與美淨化人心

【名人書房】江賢二、吳錦勳:藝術即閱讀,用光與美淨化人心

從台北、巴黎到台東比西里岸,江賢二的藝術生涯猶如一場跨越半世紀的探索之旅,一生以藝術為志業的他帶著歲月淬鍊出的智慧,與十年來為其執筆兩本傳記的金鼎獎作家吳錦勳,一起暢談藝術如何淨化人心、如何從伴他自孤獨內省走向光耀世界。   從封窗作畫到心開見光,照亮世界的自由之光...
【小書房】人本化規則

【小書房】人本化規則

Foreword 托馬斯.海澤維克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設計師之一,作品涵蓋建築到家具,以嶄新、原創、符合人本為特色。《人本建築》道出其身為建築師的設計初衷與理念,在書中揭示的不只是設計理念,更試圖描繪一種以人為出發點的空間創造方式。 海澤維克從嶄新的角度切入,重新思考建築與人之間的關係。他主張,建築不該只是為商業所驅動的冷峻構造,而應是一種承載情感、回應生活的藝術容器,擁有溫度與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