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料理】異國經典家常菜:羅宋湯

【做料理】異國經典家常菜:羅宋湯

Foreword 美味的選擇各有各的標準,美味的記憶卻驚人地相似。吃,是最有感且最具體的,當我們經歷時代不可控的改變時,各國老派懷舊的風味、記憶深處的經典味覺,不約而同重新成為顯學。   2022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烏克蘭的羅宋湯(borscht)烹調文化,列入需要緊急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讓這道盛行於東歐及中歐一帶的傳統美食,再次受到世人關注。 羅宋湯原文是Borscht,中文翻譯成「羅宋湯」,是取Russian...
【葉怡蘭專欄】奶茶+咖啡,一杯再一杯

【葉怡蘭專欄】奶茶+咖啡,一杯再一杯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熱愛紅茶、也愛咖啡,所以,我的晨飲時光多半是兩者交替,有時奶茶、有時拿鐵咖啡。但偶而總難免心貪,既饞想咖啡、又難捨紅茶──那麼,就乾脆送做堆,來杯咖啡奶茶吧!...
【夯趨勢】日劇《舞伎家的料理人》 普通才是最棒的料理心意

【夯趨勢】日劇《舞伎家的料理人》 普通才是最棒的料理心意

明亮剔透的光線,偏藍的色溫與偏綠的色調,刀鋒切下紅蘿蔔絲的特寫,番茄浸入冰水的瞬間,以及藝伎潔白如雪的頸後……這樣簡靜的畫面與色彩的對比,就像晶瑩的白飯,鋪上雞肉與半凝的澄黃蛋液,並點綴了些許豆苗的一碗親子丼。資深的觀眾光看片頭,就嗅到了是枝裕和獨有的味道。...
【葉怡蘭專欄】年夜飯復興

【葉怡蘭專欄】年夜飯復興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時近農曆歲末,連串春節活動慶典陸陸續續登場。一如往年常聽到的感嘆,都說這年味越來越淡──畢竟走入現代,生活習慣改變,不僅歡慶氣息少了,傳統年俗大多簡化甚至不存;除了假期長些之外,真還不太有什麼過年感。...
【市場新態度】鹽埕第一公有市場 傳統與創意融合為一

【市場新態度】鹽埕第一公有市場 傳統與創意融合為一

Foreword 生活飲食作家韓良憶在〈遊走在世界的市場裡〉裡曾寫道:「我每到異鄉,抵達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當地人打聽市場在何處。我喜歡逛市場,特別是傳統市場。」市場,承載著豐厚庶民文化與溫暖人情,展現特有的地方風土與味覺記憶。近年來,台灣不少老市場面臨轉型,不約而同地整建翻新硬體與軟體,企圖重現往昔的繁華風景與新興的文化力。且讓我們前進全台各地市場細微處探索,逛逛蛻變後的老市場,發現不一樣的新樂趣。  ...
【做料理】五星經典家常菜:台式紅蟳米糕

【做料理】五星經典家常菜:台式紅蟳米糕

Foreword 美味的選擇各有各的標準,美味的記憶卻驚人地相似。吃,是最有感且最具體的,當我們經歷時代不可控的改變時,各國老派懷舊的風味、記憶深處的經典味覺,不約而同重新成為顯學。   在台菜宴席餐桌上,最搶眼也最搶手的一道菜莫過於「紅蟳米糕」,一上桌那紅豔豔的蟹蓋,就為整桌菜帶來喜氣,紅蟳的鮮美結合了鹹香軟糯的米糕,更是美味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