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7 月 26, 2024 | 食
Foreword 四季更迭,人體也無時不刻受到自然變化、陰陽寒熱的影響,合於時節的飲食習慣,可使自身體內運作與外在節氣變化相互輝映、相輔相成,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跟著24節氣輕鬆食療,順時養生,讓節氣成為你的健康管理師。 在清朝咸豐年間,藕被欽定為御膳貢品。《滇南本草》云:「多服潤腸肺,生津液,開胃健脾。生食令人冷中,熟食補五臟。產婦忌生冷,惟藕不忌。」蓮藕為蓮的地下莖,營養價值很高,可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除了藕之外,其他部分也能入藥:藕節有收斂作用,有助緩解多種出血病症;蓮子則有安神功效。...
by editor | 6 月 17, 2024 | 食
Foreword 四季更迭,人體也無時不刻受到自然變化、陰陽寒熱的影響,合於時節的飲食習慣,可使自身體內運作與外在節氣變化相互輝映、相輔相成,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跟著24節氣輕鬆食療,順時養生,讓節氣成為你的健康管理師。 夏日節氣中的夏至即將來臨,緊接著是暑氣逼人的小暑、大暑時節。暑易傷氣,若汗瀉太過,會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飲食方面,菜餚盡量做得清淡爽口,著重消暑、化溼、健牌、補氣,只要是吃順令、吃在地、找對症、治未病。炎炎夏日,不只是吃得健康,也能吃得舒服又有口福。...
by editor | 1 月 5, 2021 | 食
俗諺說:「天天吃大棗,一生不顯老。」紅棗在中醫上運用廣泛,也是少數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能補氣養身的食藥兼用素材,因為紅棗本身含有的養分非常豐富,對滋養身體大有俾益,惟糖尿病及體質燥熱的人不適合吃紅棗,須格外注意。 紅糖中則含有許多微量元素,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等作用,被廣泛運用在滋補類的甜品,加上紅棗、老薑後更是抗寒袪風的食療飲品。然而,紅糖在儲存時容易滋生細菌,最好不要以沖泡的方式食用,將之煮開再食用比較安心。 材料: 什穀米 100公克 紅棗 5個 蓮子 50公克 紅糖 ...
by editor | 12 月 4, 2020 | 食
羊肉味甘性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補中益氣,主治虛勞寒冷、丈夫五勞七傷。」從中醫觀點來看,羊肉有暖中驅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等效果,是滋補佳品。從現代營養學而論,羊瘦肉所含豐富的維生素B1、鐵質,比豬肉和牛肉來得高,對於體弱虛寒者有良好的食療效果。 咖哩粉則是綜合香料的通稱,裡頭的成分主要是薑黃、肉桂、豆蔻、芫荽籽、辣椒、胡椒、丁香等,這些香料大多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發汗等功能,所以吃了之後會讓身體有暖和的感覺,是適合作為暖身補養的調味品。 材料: 羊里肌肉片 300公克 洋蔥 ...
by editor | 11 月 4, 2020 | 食
黑麻油是冬季滋補時常用的食材,在《本草備要》中曾提及,黑芝麻有「明耳目,烏鬚髮,利大小腸,逐風溼氣」的效用。因此,很多藥膳在炒製時,都以黑麻油為基底油製作,若換成白芝麻做的麻油或是不純的黑芝麻油,香氣及補身功效就沒那麼明顯。 天冷了喝一碗薑湯,是許多台灣人共同的回憶。薑是廣泛被認為對健康有幫助的植物,依採收期的不同可以分為嫩薑、粉薑和老薑,通常栽種超過10個月的稱為老薑,又稱為薑母,外皮粗厚,吃起來也比較辛辣,食用後會讓身體發熱,因此被認為是最佳的暖身食材。 材料: 松阪豬 1片 黑麻油 2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