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8 月 21, 2024 | 居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從日本殖民時期到現代,彰化銀行的百年歷史...
by editor | 4 月 18, 2022 | 愛閱讀
響應台北市「老房子文化運動計劃」,由民間團體悉心整建坐落於臨沂街的日式老屋,於2015年進駐「文房・文化閱讀空間」(原好樣文房),以公益圖書館為定位,透過網路預約,民眾就能免費擁有近兩個小時的自在閱讀時光,被稱為「台北隱藏版書店」之最,吸引不少愛書人一探究竟。 老屋搖身一變成為藏書閣...
by editor | 7 月 19, 2021 | 愛閱讀
投身古蹟研究40餘年的李乾朗,2016年獲得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是繼「古蹟仙」林衡道後,第2位以古蹟建築專業領域的獲獎者。對多數人來說,「李乾朗」與「古建築」是同一組關鍵詞,聽說他在初中就許下維護台灣古建築的宏願,著實讓人好奇:這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養成過程? 來自血液的人文養分...
by editor | 8 月 4, 2020 | 行, 愛閱讀
日治中期1920年代的台灣,在文化發展上多少都受到「大正浪漫主義」的影響,夙有「文化城」美名的台中,也因著大正時代個人解放與新時代的理念等等的思潮,由林獻堂、蔣渭水等社會菁英,投身文化民主運動,蓬勃的藝文活動使台中成為當時台灣文化最活躍的地區之一。這些歷史的記憶,在中台灣的老建築身上,留下耐人尋味的美好軌跡…… 舊官舍紀錄在地文學:台中文學館 同為日治時期留下的警察宿舍群改建的「台中文學館」,無疑是保留台中文學的重要古蹟。紀錄下了當時由林獻堂先生召集許多文人雅士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由台灣中部古典詩人組成的「櫟社」等。...
by editor | 6 月 14, 2019 | 行
奧地利的瓦豪河谷(Wachau)擁有完整的史前演化痕跡和眾多的古城與修道院,因此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已經將近20年。而位於該區域內,比鄰舊菸草工廠與漫畫博物館,並於今年5月底宣布啟用全新落成的下奧地利州立畫廊Landesgalerie Niederösterreich,除了將對外展出19至20世紀的下奧地利藝術家作品外,這棟即將成為在地重要藝文中心的畫廊,其醒目的建築誕生故事,也相當值得大書特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