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6 月 16, 2020 | 居
有人認為,日本建築觀念的形成深受其悲劇性命運的影響。自古以來,日本島國上的天災人禍不斷,除了戰亂所帶來的人為破壞,頻繁的地震、風災與火山威脅,影響日本建築師根深蒂固具有「生與滅」的輪迴思維。同時,日本建築師也更多地去思考自然和天人合一的議題。 其中,被稱為「負建築」或「弱建築」的隈研吾(Kengo Kuma),正是自建築素材上起手的自然建築師。他主張建築不必只是混凝土加上裝飾,而可以有輕盈的素材,使空間感更深刻地與大自然結合。儘管這樣的建築可能相對脆弱,或顯得稍縱即逝,卻回應了建築如同生物,具有生命周期的意涵。...
by editor | 6 月 5, 2020 | 行
旅行是生活中最美的逗號;旅宿,則是旅行中最美的頓號。 包棟旅宿,與其說是一種宿泊的選擇,更像是一種旅遊的方式。特別是對於不甘於蜻蜓點水,而是想藉由旅行,實現「在他鄉生活」夢想的旅人來說,藉著短暫擁有完整的當地特色民居,成為這城市中的一部分,彷彿在他鄉,也擁有自己的家。 京都町屋,入住凝聚時光的老屋 除了走遊與玩賞,暫居,成為許多旅人對京都的夢想與依戀。過往的風華和當今的時髦並存,在古雅的日式房舍間紀錄著陽光的行走與微風的拂動。近幾年,京都的老屋新生讓舊町屋加入了包棟旅宿的行列,讓想暫住於此的懸念,也由獨特的「町屋」旅宿實現。...
by admin | 8 月 20, 2019 | 行
2016年,日本九州發生一連串的大地震,一次7.0級地震摧毀了熊本市大部分的建築物,坍塌的建物移除之後,留下的盡是勾起感傷的空地。在這樣的背景下,矢橋徹建築設計事務所(Yabashi Architects)在極小的空地,構建了一處多用途公共空間,取名為:Omoken Park。 Omoken Park結合一家小型咖啡館和一個露天社交平台,讓當地居民可以在此聚集和互動:「經歷過地震的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體會、了解何謂共生。Omoken...
by admin | 8 月 6, 2019 | 居
過去的台灣人在結婚後多半會繼續與父母同住,但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不同,經常出現兩代爭執不休的狀況,因此現代後越來越多選擇傾向歐美作風,在婚後搬出老家自立門戶,但如此又面臨了老人家和小孩缺乏照顧的問題,也讓夾在中間、老的小的都要兼顧的中生代疲於奔命。 在日本,選擇上述生活方式的人大有人在,但也有人採取了折衷的方法——興建「二代共居宅」。日本計算家庭的方式是以「世帯」(Se...
by admin | 8 月 2, 2019 | 樂
他們是日本攝影師山崎駿(Ryo Yamazaki)的貓咪,頭上總是帶著帽子的超萌模樣,從日本夯到全世界。而這一切都始於現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Don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