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3 月 3, 2021 | 食
台灣人有多愛吃豬肉?根據2017年的統計,在寶島每人一個月平均要吃掉3公斤豬肉。豬肉與台灣飲食生活息息相關,它是拜神祭祖必備的「三牲」供品之一,節慶飲食中更不乏豬肉料理,像是端午節的肉粽、中秋節的滷肉月餅、尾牙吃的刈包,以及傳統過生日必備的豬腳等,美味牽繫著台灣人的心。 國產豬的自給率排名NO.1 台灣人愛吃豬,豬肉的自給率也以86.3%在各種肉品中排名第一,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台灣人所消費的豬肉,都是本土的養豬業所培育,強調生長履歷的國產品牌豬日益蓬勃,豬隻從出生、飼養、宰殺都有精確流程管理。...
by editor | 1 月 15, 2021 | 食
年關將至,過年大菜少不了的雞肉,肉質彈嫩可口、烹法豐富多樣,又因為音同台語「家」的發音,在台灣人的餐桌上一直深受喜愛。 從營養學觀點來看,雞肉富含蛋胺酸,可維持肝功能健康,也可抑制過敏狀況產生。雞皮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雞軟骨則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能增加肌膚彈性活力。而低脂低碳水且高蛋白的雞胸肉、雞里肌肉部位,更是健身、減重者眼中的完美食物。 常吃的雞肉品種有哪些?...
by editor | 11 月 16, 2020 | 食
蘿蔔為十字花科,屬萊菔之根莖,台語稱蘿蔔為菜頭,因為「采頭」的諧音,用蘿蔔入菜的菜頭粿、菜頭湯等,向來是國人喜愛的食物。 冬吃蘿蔔,質地清脆又爽口 雖然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蘿蔔,但台灣蘿蔔的盛產期在11月至隔年2~3月,「著時」的蘿蔔肉質緊實、水分充足,味道甘美;非產季的蘿蔔的則易出現纖維多、空心及黑心的現象,所以現在正是把握時機,大啖平價、美味的本土蘿蔔好時節。...
by editor | 9 月 18, 2020 | 食
原產於溫帶、亞熱帶地區的茭白筍,古稱菰笋、菰,中國食用茭白筍已有千年歷史,而台灣則在200多年前由中國引進種植。 其實,茭白筍並不是真的「筍」,而是一種禾本科菰屬的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之所以被稱為「筍」,原因在寄生於其莖基部的菰黑穗菌,當生長環境適合時,黑穗菌便會刺激嫩莖薄壁細胞之數量及體積異常增生,植株的營養成分亦往該處累積,進而形成肥大的菌癭(音同影),其形呈紡綞狀,潔白修長、肉質甜脆,因此又被稱為「水筍」或「美人腿」。 好水好日照才有它...
by editor | 7 月 23, 2020 | 食
夏季盛放的蓮花(又稱荷花)風姿清雅秀麗,自古以來即是文人墨客喜愛歌詠的對象。周敦頤《愛蓮說》形容它「香遠益清,亭亭淨植。」;陳道復《荷花》讚其「波面出仙妝,可望不可及。」,楊萬里更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寫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其實,蓮花除了賞心悅目,也是經濟價值極高的農作物,它的花、莖、葉、蓮子、蓮蓬等都可供食用或入藥。 鮮美果實,營養豐富 蓮子即蓮花的種子,新鮮蓮子亦是台灣夏季的特色農產。台南白河、桃園觀音為台灣南北兩大蓮子產地,每年6月起傳統市場上即可見到新鮮蓮子陸續上市,7至8月更進入盛產期。...